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总结,包括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等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文选、常用词、通论、文言津逮四个部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中国古代文学史近代文学(晚清及民初)思维导图,包括近代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作家主题的转型与新旧分野、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的文学思潮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乱世与乱世文学
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药与酒: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寒士的不平
文学家族
宗族与伦理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
自然与真
言意与形神
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
从玄言到理趣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文人与佛教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
故事性的加强、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正始文学
两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国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与曹丕
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
曹丕与七言诗
曹植
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 的展现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五言诗的发展
后世诗人的认同
王粲、刘桢及蔡琰
“七子之冠冕”王粲
仗气爱奇的刘桢
陈琳、阮瑀等
蔡琰与《悲愤诗》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
人生短暂的慨叹
强烈的个性表现
浓郁的悲剧色彩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嵇康与应璩的诗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政治漩涡中诗人们的浮沉
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
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
左思、张协与刘琨
咏史诗的渊源于特征
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典以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再现
张协兄弟的诗
刘琨的诗
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溯源
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
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兰亭诗的主题及审美价值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东晋文人的心态
玄释合流
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
陶渊明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仕于隐的选择
贫与富的交战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魏晋风流的代表
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题材的分类
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
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日常生活的诗化
情景事理的混融
平淡中见警策
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的艺术渊源
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
《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符号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酒与菊
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南朝文学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歌与西曲
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
女性的吟唱
清丽缠绵的情调
修辞特点
《西州曲》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 与山水诗的兴盛
从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从写意到摹象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地位
山水诗在南朝的兴盛
鲍照及其创新
寒士的呼声
俊逸、凌厉、险俗的风格
对七言诗的贡献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永明体的兴起
声律:诗歌创作中新的追求
沈约的诗歌些朓的诗歌
阴锵、何逊等
齐梁诗人集团
门阀制度下的家族文学
士族优势的衰落与皇权中心的形成
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形成
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萧纲
诗人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从市井到宫廷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
流行音乐的变化对诗风的影响
宫体诗:对女性的审美观照
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
爱情心理的刻画、辞藻与声色
感官的刺激
北朝文学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北方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
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直率朴素、刚健豪放
《木兰诗》
北朝文化与文学
北魏孝文帝与北朝文坛的复苏
仿古与趋新:西魏、北周文坛概况
南北文风的交融
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
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
庾信文章老更成(南朝文风的北渐)
前期诗艺的养成
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承前启后的地位
小说
小说的起源 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关于”小说“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志怪与志人
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
志怪小说的内容
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
志人小说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色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编纂
《世说新语》与名士风流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辞赋、骈文、散文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曹操的教令
曹丕兄弟的书札
《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论辩文的勃兴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世重文翰
元嘉三大家
范晔史论
《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齐梁新变之风
诗体赋与写景文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不以南北为鸿沟
”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尽自然之趣
《洛阳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
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
整饬与散行兼美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