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编辑于2023-03-19 16:09:22 广东五、邓小平理论
理论的形成
形成条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历史根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现实依据】
形成过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贡献。
1984年10月党的12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从此逐步走向成熟。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14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九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97年9月党的15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基本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质是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南方谈话)
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方向。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和精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定性);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发展程度,定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于对中国国庆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写入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基本路线)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必须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是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静静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两者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定能够胜利。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3.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进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步走”战略
1981-1990 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理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态度)
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有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