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两汉文学知识总结,包括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两汉诗歌、东汉词赋(抒情小赋)、西汉词赋(散体大赋)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两汉文学
西汉散文
贾谊
《过秦论》、《论积贮疏》、《论治安策》、《陈政事疏》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天人合人,天人感应
司马迁
《史记》
刘向,沛县人
《别录》,目录学之祖
《说苑》,说理散文代表
晃错
《论贵粟疏》《言兵事书》《说景帝前削藩书》
东汉散文
班固和班昭
《汉书》第一部断代史
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西汉的历史)
体例继承《史记》,改 ”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12本纪,8表,10志,70传
叙事特点:翔实平妥,笔法严谨
文学价值
1.叙事稳健,文章严谨,语言凝练,史传文典范
2.人物描写最负盛名,如 苏武传 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形象
3.叙事翔实,笔法严谨,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人物传记生动细腻,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
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
春秋末吴越争霸
两汉诗歌
张衡和秦嘉的作品标志文人五言诗趋向于成熟
汉乐府
乐府机关制作和收集的诗歌
保留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
东汉词赋(抒情小赋)
三班
班彪
《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
班固
《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
班昭
《东征赋》
《女诫》
(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女辞赋家)
张衡
《归田赋》
抒情小赋先驱
王延寿
《鲁林灵光电赋》《梦赋》《王孙赋》
蔡邕
《述行赋》
冯衍
《显志赋》
赵壹
《刺世疾邪赋》《穷鸟赋》
祢衡
《鹦鹉赋》
西汉词赋(散体大赋)
《吊屈原赋》《鹏鸟赋》
《惜誓》《早云赋》《虚赋》
枚乘
《七发》
《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
代表新体赋最高成就
《子虚赋》《上林赋》
杨雄
西汉后期新体赋主要作家
《河东赋》《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
东方朔
《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刘彻(武帝)
《瓠子歌》、《天⻢歌》、《悼李夫人赋》
《秋风辞》
鲁迅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王褒
《洞箫赋》
内容
较多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
《上邪》
内容表现人民苦难生活和反抗情绪
《妇病行》
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灾难
《十五从军征》
揭露和讽刺统治者荒淫、腐败
《相逢行》
艺术成就
叙事性
《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诗,《陌上桑》富有戏剧性
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孤儿行》
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灵活,篇章句式多样
突破《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局
影响
汉乐府⺠歌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的优良传统,它的大胆反映现实的精神在 诗歌史上影响深远。后代凡是反映⺠生疾苦、暴露黑暗现实的诗作往往采用乐府的形式,以至于批 判现实成了乐府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乐府⺠歌大大发展了我国的叙事诗,它的以事成篇、即事⻅义的表现方式和叙事写人的技巧 都被后代作家继承和借鉴,成为乐府诗的共同特征。
汉乐府⺠歌的诗体形式也在文学史上产生了要影响。其中的五言诗直接影响了文人五言诗的 产生,杂言诗也成为诗歌史上的一种要体裁,⻓期被后代诗人所运用。
题材承变
1、《艳歌何尝行》采用比兴手法,把夫妇生死相依的真挚情感表现得异常 深刻。 2、像《江南》、《有所思》、《上邪》这些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或柔美含 蓄,或浓烈直率,就像爱情本身,纯洁美丽。 3、汉乐府⺠歌《鸡鸣》的内容是讥刺达官显贵 4、汉乐府⺠歌《东⻔行》的题材内容是倾诉生活艰难困顿
创作风格
1、与《诗经》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 2、情感真挚浓郁,⻛格平实朴直;与周⺠歌相比,叙事成分增 多,有的⺠歌还着意人物的描写。
情感
汉乐府⺠歌抒写⺠众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这是对《诗经》⺠歌创作 精神的继承。同时,汉乐府⺠歌在诉说生存的艰难困顿以及披露战争的残酷 等方面,较之周代⺠歌,似乎更加悲凉厚。《陌上桑》、《⻓歌行》等是 其中非常有名的代表作品。
艺术表现手法演变
1、汉乐府⺠歌的艺术特色: ●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有人物形象。 ● 2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同时也善于以比兴、叙描的手法抒 情。 ● 3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 2、汉乐府⺠歌在句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 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
饱尝世态炎凉,出现感慨知音难遇,抱怨朋友无 情的作品,如《⻄北有高楼》和《明月皎夜光》。它们从不同⻆度反映作者的苦闷心声,以及充满腐烂气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时代的面貌。
都是抒情诗,刘勰在《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艺术上继承《诗经》、楚辞传统,从乐府民歌中汲取养分,巧妙地抒发感情,创造浅近但深切感人的作品。或者直抒胸臆,造成如泣如诉的效果,如《行行重行行》
提炼俗语、口语入诗,同时融汇《诗经》、楚辞中的词句,作品语言浅近自然,但又富有典雅美和表现力”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地位
刘勰在《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是五言诗的成熟,梁代 钟嵘曾赞扬这些作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们直接开 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腾踊”的局面,并成为后代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哪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河畔草》《⻘⻘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 奇树》《迢迢牵牛星》《回⻋驾言迈》《东城高且⻓》《驱⻋上东⻔》《去者日以疏》 《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采用楚辞形式,重在抒情
论积贮疏
特点和影响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思想,今天依旧闪烁光芒
直抒政见,观点鲜明,善用对比,具有纵横家遗风
对历代经济政策制定,后世政论文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积贮。揭露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对统治者挥霍无度表示批判,言辞激切
过秦论
1.以史为据,观点统率材料
看中历史过程本质,不讲究细节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
秦国过去与现在比较,陈涉与九国之师比较,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 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中心
语言有词赋特色,讲究 铺挂渲染,行文多駢偶
开头写秦孝公雄心,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词语 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武将、谋士等一一列名,显现出声势 写秦始皇,极力塑造“威震四海”的形象
类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体例(黄帝至汉武帝元年)
12本纪,10表,8书,20世家,70列传
思想内容
重视人的作用
肯定工商业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视国家统一
实录精神
表现鲜明爱憎,寄托自身理想
《史记》艺术成就
人物描写成就
开创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
运用一些生活细节和传闻轶事来刻画人物
叙事特点
情节曲折刻画细致,作者围绕情节展开,运用铺垫、渲染、伏笔、照应等手法,大胆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引人入胜
富有戏剧性描写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当时口语基础上形成,平易朴素又丰富多彩,准确生动,感情色彩浓郁,富有节奏感
吸收民间谚语、俗语和歌谣,使语言更加生动,是先秦历史散文不能及的
文学成就
确立“以人为本位”的写作方式
善于运用多种叙事方式,处理众多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场面,条理清晰的
人物形象刻画上,选用典型意义事件和环境,把人物放在矛盾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