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阳明心学摘要
王阳明:破除心中三贼思维导图,前言介绍了缘由,简介中说明了难处、办法、定义和好处,还罗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中学教资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与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阳明心学摘要
人皆可为圣
人人平等,皆有良知,能知是非善恶
按良知的指引思考做事就是致良知
人为天地之心,良知为人心主宰,俯首唯良知,诚恳致良知
遵从内心
独立自主,不迷信权威,
不违良知,以行印心
所遇不公,即可抗争,此是循天理,致良知
并非都需要忍,忍耐过多心理扭曲,良知蒙尘亦厚
去心中贼私
七情六欲不可过,天理有个中和处,过则迷失本性
不可执着,尤忌愤怒,心有忿怒,必失中正
抽心作旁观,消弭诸愤怒
愤怒的原因往往是别人挑战了我们外在的身份、 地位、名利、面子等,而外在的东西在心学中是不值一提的, 每个人只有在面对良知时才是当事人,面对其它外物就是旁观者
心宜正,悖入悖出,心受煎熬
人皆有欲,过则为私,良知主宰,必有节度
好名之病
尺寸方拳土,中有参天木 繁荫遮雨露,怎好生佳谷
抱怨和指责别人,若能返身自省,焉有暇责人 及务实心重,求名之心自然轻
财利
富贵可依良知的指引求取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戒慎而不视不可视,恐惧而不闻不可闻,,防患未然
闲思杂念,生于贪嗔痴,但得铲除,便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自可发而中节,物来顺应
唯克己,可成己,为形神合一的真我,而非行尸走肉之躯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
"义"即适宜,即良知,良知是主宰,才不会拘泥常规
孟子曰:真正的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易"就是变,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人生当追求"天理"
天理在吾心,即良知的光明
良知如君主,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职如良知统领五官
追求良知是一劳永逸的事,向内寻求,莫向外逐物
如何处理外部毁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莫去指责恶人,会激发恶性,识破其谋,有的放矢做警示,莫以我好欺负,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毁誉自外界来,岂能躲避。加强自身修养,自信,莫闻誉而喜,闻毁而怒或戚戚然
不要操心
根上用功夫,枝叶才繁茂,良知自然光明
平时事上多磨练,临事动静心方定
顺其自然,随感而应
培福之法:不与外物对立
万事万物无绝对的善恶,大都是人为根据喜恶和情感色彩的添加,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产生对立的原因是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物,因而生出是非好恶之情
不刻意,好恶全凭天理,再无他意,善恶在心,遵循天理即为善,为气所动即为恶
洪炉炼金,不计斤两各异,但求成色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