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初级会计实务 第四章非流动资产
2022年初级会计实务大变,居然都有长期股权投资了QAQ,希望大家过过过!
编辑于2022-02-12 10:45:24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对外投资
债权投资
企业
债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持有期间投资单位分期确认利息收入时,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时,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计入投资收益
账务处理
取得
借: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或贷方) 应收利息/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分期确认利息收入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应收利息(分次付息,一次还本) 贷: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或借方)
到期收回
①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债权投资——成本 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 贷:债权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小企业
取得债券投资交易费用先在“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科目进行核算。在以后确认投资收益时采用直线法摊销。(按时间平均分摊)
账务处理
取得
借:长期债权投资——面值(票面金额) ——溢折价(交易费用或贷方) 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收到价款中包含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分期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 X/12 )】 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初始确认溢折价÷分摊次数) 投资收益(差额) 收到应收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 X/12 )溢折价摊销=初始确认溢折价÷分摊次数
到期收回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票面金额) 应收利息(最后一期利息)
无法收回
借:营业外支出(账面余额-可收回金额)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溢折价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范围
企业
对于子公司投资(控制、成本法) 对合营企业投资(共同控制、权益法) 对联营企业投资(重大营销,权益法)
小企业
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账务处理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账面价值
①合并方以支付现金(给原股东) 、转让非现金资产(给原股东)或承担(原股东的)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合表”数×份额)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差额,可贷方) 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时)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不足冲减时) 贷:银行存款(支付现金) 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清理等(非现金资产)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替原股东承担债务)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计税价格×税率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贷方差额)
借差:依次冲减“溢余未”,贷差:“溢”
长期股权投资 借方:取得股权时的实际投资成本或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加金额 贷方: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减少金额或股权投资处置的成本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②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合表”数×份额)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可贷方) 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时)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冲减为负数) 贷:股本(面值×股数)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贷方差额)
非同一控制
公允价值
①购买方以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以无形资产举例)或承担债务方式等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银行存款/无形资产等 资产处置损益等
非同控合并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含税)
②购买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面值×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股票溢价)
③企业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作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非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公允对价+相关税费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如以现金对价,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成本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
入账价值
①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调整账面价值,计入取得投资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被投资单位盈利/亏损
①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确认收益金额=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持有份额
②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 明细科目之和-减值准备(明细科目余额借加贷减) 超额亏损应分担损失依次冲减: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可能没有)→预计负债(可能没有)→备查账登记
被投资单位分配股利/利润
宣告发放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收到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外的变动
①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相反分录)
②所有者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相关要求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②小企业发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 借:银行存款等(可收回金额)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借或贷) ——其他权益变动(借或贷) ——其他综合收益(借或贷)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可能有) 差额:投资收益(借或贷)
①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对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借:其他综合收益(应转入当期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按比例)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
②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应按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比例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
投资性房地产
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房和地、等着涨价的地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①自己的地+②已租出
计划组、还没租的地,转租的地不是投资性房地产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闲置土地,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3.已出租的建筑物
①自己的房+②已租出
转租的房不是投资性房地产
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将其办公楼出租,同时向承租人提供维护、保安等日常辅助服务,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①自用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开发成本or开发产品)
②不能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确认
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 (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即有证据表明企业能够获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 (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时点
计量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2选1)
二选一;一般成本,满足条件也可公允
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取得
外购
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等
自行建造
成本模式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建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性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建造成本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在建工程等
可提折旧/摊销、可提减值准备并在以后不得转回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①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固定资产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时,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其他综合收益(贷方差)
不可提折旧、摊销,不可提减值准备
后续核算
成本模式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借:其他应收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或相反会计分录)
处置
成本模式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方)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固定资产
概述
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特征:①企业持有,目的不是直接用于出售 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经营租赁)
土地(过去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管理要求
1.正确预测并确定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和规模。
2.严格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合理确认并准确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4.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及时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应准确合理识别固定资产减值迹象并按规定计提减值,确保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
取得固定资产
外购
购入
借:固定资产(不需安装) 在建工程(外购需要安装/自行建造/出包) 工程物资(自行建造)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入账成本=买价+相关税费(不可抵扣)+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其他费用
支付安装费等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企业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建造固定资产
自营工程
自营工程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账务处理
1)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3)领用企业库存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4)分配工程人员工资及福利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5)支付发生的其他工程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6)工程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自营工程→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出包工程
出包工程是指企业通过招标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组织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企业采用出包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其工程的具体支出主要由建造承包商核算
账务处理
(1)按合理进度和合同规定计算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补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出包工程→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
影响因素
原价
预计净残值
使用寿命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可比性要求)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的话)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原价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折旧范围
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了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③对于进入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提完不提,土地不提,改建不提
时间范围
①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②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折旧方法
折旧年度是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月份开始算1个年度期间 自然年度是1.1-12.31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方法一: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方法二: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时间平均
工作量法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 当月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预计总工作量×100% 当月折旧额=应计折旧额×当月折旧率
工作量平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应计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非最后两年原价-累计折旧,最后两年原价-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非最后两年,最后两年1/2)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折旧额=(原值-已提折旧)×2/使用年限 两个要点: 1.每次要把之前提的折旧减去 2.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减去净残值除以2均摊
年数总和法
①应计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②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③年折旧额=应计折旧额×年折旧率 ④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在建工程(用于自建过程工程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研发支出(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的折旧) 贷: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借方:处置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折旧 贷方:计提的折旧 贷方余额: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资本化支出
更新改造
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就写) 贷:固定资产
新投入部分
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支付安装费用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替换掉部件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入库残料价值)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净损失)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替换部分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新增的加进来,被替换的减出去,避免重复计算
更新改造完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金额=改造前账面价值+新增的-剔除的 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费用化支出
修理费
借: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处置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的话)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清理 借方:花钱,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清理费 贷方:收钱,收回出售价款、残料入库、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的赔偿
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税款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保险/个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净损益
生存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益
净损失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净损益
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生产经营正常报废清理)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 贷:固定资产清理
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固定资产清查
盘盈
批准前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差错)
批准后
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而增加的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重置成本-法定盈余公积)
盘亏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面净值x税率)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过失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减值金额=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熟高原则确认
使用权资产
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账务处理
取得时
借: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每期租金x偿还期数)
租赁费债为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已知)
租赁负债 借方:租赁负债的减少额 贷方:租赁负债的增加额 贷方余额:尚未偿付的租赁负债额
将初始费用计入使用权资产的初始成本
初始确认成本包括: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初始直接费用(增量成本),为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
借:使用权资产 贷:银行存款
使用权资产 借:增加的使用权资产的成本 贷:减少的使用权资产的成本 借方余额:期末使用权资产的成本余额
将收到的租赁激励从使用权资产入账价值中扣除
借:银行存款 贷:使用权资产
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周期性利率选择,优先内含利率,其次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
借:管理费用等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应当参照固定资产有关折旧规定,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全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
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而非出售)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计量: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外购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物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管护、饲养费用,“长好”前计入成本,“长好”后计入损益
账务处理
1.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 借方:外购、自行营造的林木、自行繁殖产畜和役畜等增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 贷方: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减少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值(成本)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农、林、牧、渔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成本)
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原材料(农药、种苗等) 银行存款 应付利息等
3.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利息等
4.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照其账面余额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5.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应当按照其账面余额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应按照转群时其账面价值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借方: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结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贷方:企业按月计提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
6.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生产性采伐而补植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折旧的账务处理
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种类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复核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生物资产通常按照成本计量;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试产(有市场) ②能取得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时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取得价格信息)
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无形资产
概念
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内容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特征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具有资产基本特征。 (2)不具有实物形态。 (3)具有可辨认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用于出售或转让等。 【提示】企业自创商誉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无法与企业整体资产分离而存在,不具有可辨认性, 按现行会计准则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如一方通过与另一方签订特许权合同而获得的特许使用权,通过法律程序申请获得的商标权、专利权等。 (4)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取得
外购
借: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入账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可扣)+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提示】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不应记入成本
无形资产 借方:取得成本 贷方:处置转出
自行研发
全部费用化
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全部费用化(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
资本化支出——无形资产,费用化支出——管理费用
资本化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费用化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摊销
一般处理
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常其残值视为零)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②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成本-预计残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预计残值通常视为0
摊销方法
年限平均法
生产总量法
直线法(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转入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 管理费用(管理用无形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的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累计摊销 借方:转出的摊销 贷方:计提的摊销 贷方余额:累计摊销额
出售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倒挤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报废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有的话)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被动报废)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主动处置,差额)
减值
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待摊费用
概念
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租赁方式租入的使用权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账务处理
发生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领用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确认工程人员薪金)
长期待摊费用 借方:增加 贷方:分摊时 借方余额: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
摊销
借: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