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地理-全册
该图是一张七上地理-湘教版全册知识思维导图,概括归纳了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知识考点,适合给初中生们作为复习提纲。
编辑于2022-02-20 10:29:46七上地理
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
我们怎么学地理
绘制平面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数字式:eg: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eg:“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0 1 2 3 4 5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米
*对象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反之越详细
图例和注记
图例:图例一般附在图上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水深等的数字,叫做注记
*看地图时需要先熟悉图例和注记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有多大: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
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一轴:地轴 两极:南、北极
纬线圈: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度
*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 180度W 20度W 160度E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绕地轴)
周期:一天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绕太阳)
周期:一年
*北极上空:呈逆时针 南极上空:呈顺时针--北逆(n)南顺(s)
产生现象
自转: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公转:①四季冷暖差异;②昼夜长短变化
*同一时刻,地处东边的地区更早日出,反之更晚
正午太阳高度角: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的高度越大,日影越远;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的高度越小,日影越近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变化
地心说&日心说:
地心说
源自:古希腊
人物:托密勒
日心说:
源自:古希腊
人物:阿里斯塔克、哥白尼
晨线&昏线
晨线→日出 昏线→日落
晨昏线统称:晨昏圈
*太阳光与晨昏线是垂直关系
地球公转带来的影响
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
北温带(23.5°N-66.5°N)
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
七大洲:亚洲(4400)、非洲(3020)、北美洲(2423)、南美洲(1797)、南极洲(1405)、欧洲(1016)、大洋洲(89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总面积的1/3以上
洲的分界
亚洲&欧洲、非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乌乌里大黑土”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欧洲:土耳其海峡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
四大洋
四大洋:太平洋(17968)、大西洋(9336)、印度洋(7492)、北冰洋(1310)--“太大印北”
*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
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在白纸上绘制几条重要的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经线(如20度W经线、120度E经线、160度E经线)
第三步:观察各大洲的空间方位和面积大小,然后再会有重要经纬线的白纸上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略图
第四步:在你的作品上,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海拔&相对高度
海拔: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及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地形特点
平原&高原共同点:地表起伏小 不同点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丘陵共同点:地面崎岖不平 不同点
山地: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世界陆地地形之最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位于南美洲北部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位于南美洲东部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美洲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洋中脊、海沟和大陆坡
地形特点
大陆架: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大路坡:大路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学看地形图
常见地图分为:等高线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山地部位分别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山脊:分水线 山谷:集水线
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大陆漂移假说
时间:20世纪初
人物:魏格纳
事件:魏格纳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板块构造学说
①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②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红海属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由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东非大裂谷;又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中海不断缩小
火山与地震
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人口数 出生率= -----------×100% 总人口数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人口数 死亡率 =----------×100%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100% 总人口数
世界人口的分布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中低纬的临海地带(平原和盆地地区)往往形成人口密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的人口问题
根据国家的发展可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人口增长慢
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对策: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人口:人口增长快
问题:资源环境压力
对策:控制计划生育
世界的人种
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屏,鼻梁中等高度身材中等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颜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身材比较高大
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型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体毛很少,四肢较长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现在使用的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形态
聚落: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
城市: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密集
居住状况:相对拥挤
用地:紧张
住宅特点:高层
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供水不足、噪声干扰,犯罪率上升等
乡村
乡村: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住宅特点:不高,但经济实用
*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世界的气候
天气和气候
天气
天气: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特点:多变
气候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具有相对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白色:云区 绿色:陆地 蓝色:海洋
气温和降水
气温
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世界气温的分布
气温等值线图:科学家依据观测资料绘制的各种气温等值线图
*陆地热容量小→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热容量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主要降水类型
降水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形成的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主要类型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成的降水,叫锋面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火烧寮是中国夏、冬季降水都多的地方
世界降水的分布
分布规律
东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四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风和地形
雨极:乞拉朋齐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形状与气候
太阳光线垂直照线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地球运动与气候
五带: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海陆分布与气候
*距海越近,气温年较差小,反之较大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人类活动与气候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赤道附近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特征: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特征: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北温带
特征: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地区差异大
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苔原气候
分布:极圈内
特征: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冰原气候
分布:极圈内
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世界的发展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不同类型的国家
一般从陆地面积、人口、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来描述世界上的各个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有中国
*“南北关系”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经济发展较快的有中国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
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也使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G)、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联盟(EU)、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国际商会(IC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