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从木刻到活字——马礼逊的转变
《铸以代刻》第一章的思维导图,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宣教的新教宣教师,他藉着担任官方翻译员的身分开展其宣教工作,并完整翻译新旧约圣经,开创新教在中国的宣教工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从木刻到活字——马礼逊的转变
马礼逊的木刻印刷时期
1807年来到中国,印刷中文圣经和传教小册子,符合中国传统木刻书的形式风格
1813年以后,马礼逊印的木刻书外貌有明显变化(节约成本,便于携带与分发,工人改变)
1815年,马与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印刷所“英华书院”(木刻)
1823年为木刻印刷巅峰,《神天圣书》
从木刻到西式活字
木刻的困难
高昂的价格
保存与分发困难
雇佣印工麻烦
1815年因印刷马的中英文字典而第一次采用中文活字,此后陆续补充活字
1823年回英,马礼逊开始提倡以西式铸造的活字
1826年,《主祷文》是英国第一次铸造的中文活字,《中国杂记》为最早的中文石印作品
而后,马礼逊的铸字工作因缺少支持儿停滞
逆境中的新尝试
从1831年起,马礼逊倾力发展印刷,以活字为主,石印为辅
1832年马礼逊在澳门成立“马家英式印刷所”,开始雕刻中文活字
1833年马礼逊回英,马儒翰繁忙,中文活字雕刻工作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