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台阶
这是一篇关于《台阶》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课文由卫东朗读。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第四单元的思维导图,包括: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5.《驿路梨花》;16.《最苦与最乐》;17.短文两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12、台阶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质朴的农民形象。其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写作背景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详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及其亲切、真实的回忆。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这篇小说。
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
主题概括
本文以台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了建造新屋新台阶而不辞辛劳的大半生,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以及为了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坚韧性格。同时,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思考。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
台阶曾经给家人带来满足,但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第二部分(9~16)
父亲为造新屋新台阶辛勤劳动,攒钱攒物。
第三部分(17~23)
父亲造新屋新台阶时的艰辛付出。
第四部分(24~32)
住进了新屋,有了值得自豪的高台阶,父亲却老了。
结构示例
别人家:台阶高,地位高
受人尊重
自己家:台阶低,地位低
渴望受到尊重
父亲砌房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新房砌完
不对劲、若有所失
要强、有志气、 不甘人后、坚忍不拔、 厚道老实、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