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与心肺功能新
这是一篇关于运动与心肺功能新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1 16:58:43运动与心肺功能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脏活动
功能:心脏功能主要是泵血
心泵功能评价指标:单位时间内泵出的血量
运动对心泵功能的影响:长期运动训练的运动员由于心肌纤维增粗、射血充分。安静时的心率反而减慢,可低于一般健康人。而任何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休息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使心泵储存下降,出现运动状态时每搏输出量地减少,并通过心率加快来代偿。力量性运动项目中,心脏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耐力性运动项目是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心脏的相关知识
心排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总血量。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约5min/L
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室舒张末期-心室收缩末期=130-60=70.每搏输出量为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站舒张末期的百分比
心脏位于2-6肋
血流供用
血液分配
血压变化
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从心室射入的血液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20.140以上为高血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60-90,超过90为高血压
动力弹性与静力弹性
动力弹性:动力弹性可以使心排血量明显增加,而外周阻力变化却不明显,故血压变化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下降。
静力弹性:静力弹性对心排出血量增加不明显,但由于骨骼肌持续收缩压迫血管,可使外周阻力增加,故血压变化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
运动与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血压降低(尤其是舒张压)有较大意义。采用安全性较高的中低强度的耐力运动(以动力性运动,技巧性活动为宜。
血量变化
心血管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冠脉血流调节
冠脉达到最大舒张时,冠脉血流两可增加到每百克心肌300-400l/min
有氧运动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有氧运动可以心肌耗氧和供氧的平衡。通过增加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高,还可以引起更多的冠脉侧支吻合。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功能的概述
肺通气:将气体从外界吸入肺部
肺换气:血液与肺泡之间的交换(静脉血与肺泡发生一次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将动脉血流向全身
组织换气:动脉血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变成静脉血)
肺的相关知识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运动与肺通气:当运动强度增大时潮气量从500上升到2000ml以上,呼吸频率从12-18次/min到50次/min,肺通气量从6-8l/min上升到100
肺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气频率(500-150)*12=4200ml/min, 解生理无效=解剖无效腔+肺泡死腔
通气血流比值(VA/Q):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VA/Q可以反映通气效率。正常人安静时的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为4.2L,每分钟肺血流量为5L,则VA/Q约为0.84.如果比值大于0.84,意味着肺泡通气量过剩而血流不足,有部分肺泡未能与血液充分交换,增加了肺泡无效腔,使气体交换率下降;反之,比值小于0.84,则意味着肺泡通气量不足,部分血液得不到充分的气体交换,出现功能性的动静脉短路,造成机体缺氧。
运动对氧离曲线的影响:当血液pH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升高或2,3-DPG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增加时,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导致氧离曲线右移,其结果增加了动静脉氧差,可以使组织得到更多的氧。人体剧烈运动状态下,由于骨骼肌耗氧量增加,机体代谢产生大量的CO2和H+,局部温度升高,或因无氧酵解产生的2,3-DPG,这些因素都可以促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释放更多的·氧,以保证骨骼肌做功的需要。
运动与呼吸调节
神经调节:运动开始时,人体在接受暗示或准备运动的时候活动就已经加强,这时主要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体液调节
运动与氧耗
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基础主要是:指机体的氧运输能力与组织(特别是骨骼肌)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在运动的开始的第一阶段内,吸氧量逐渐增加,称吸氧量的渐增期。但运动进行一段时间后耗氧量就稳定在一定水平,即为第二个阶段,又称稳定期。活动停止后,吸氧量并没有马上恢复到安静水平,而是逐渐下降,这一过程为第三阶段,称恢复期。
氧亏和氧债:因为运动开始的第一阶段内,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机体迅速增加的氧耗,有部分能量是靠无氧代谢提供的,所以出现了供应之间不平衡所导致的耗氧量。第二阶段的稳定期,吸氧量与耗氧量达到暂时的平衡。到了第三阶段的恢复期,虽然运动停止了,但吸氧量仍高于安静水平,主要是偿还ATP、磷酸肌酸(CP)乳酸供能所欠下的“氧债".剧烈运动后的氧亏则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