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会计 第29章 公允价值计量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考试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近几年平均分值1分左右。
编辑于2022-03-01 19:09:032024年企业战略新动向:全球市场博弈下,内忧外患中寻找破局之道。从国际化经营动因到新兴市场战略,涵盖跨国并购、资源整合与竞争对抗。财务战略矩阵与风险搭配指引资金运作,四大基本战略类型助力企业定位。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升级挑战,需在价值链分工中找准角色。从蓝海创新到价格敏感,从模仿品牌到高速迭代,揭示市场博弈核心法则。
"战略决定成败!想掌握企业制胜法宝?这份分析框架帮你洞悉全局:从宏观PEST到微观竞争环境,从价值链拆解到资源能力评估,教你用波士顿矩阵区分'现金牛'与'瘦狗'业务,用SWOT制定攻守策略。内含产业生命周期研判、钻石模型定位核心竞争力,更揭秘'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多元化破局之道。无论是防御型WT战略还是增长型SO战略,手把手教你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战思维打通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
"数字时代,战略决定成败!本文深度解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从赚钱目标到创新管理,涵盖战略分析、选择与实施全流程。重点拆解三大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四大创新类型(产品/流程/定位/范式),揭示3M创新漏斗等实战模型。特别探讨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以及如何通过IPD体系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管理者,这些战略工具都能帮你建立竞争优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4年企业战略新动向:全球市场博弈下,内忧外患中寻找破局之道。从国际化经营动因到新兴市场战略,涵盖跨国并购、资源整合与竞争对抗。财务战略矩阵与风险搭配指引资金运作,四大基本战略类型助力企业定位。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升级挑战,需在价值链分工中找准角色。从蓝海创新到价格敏感,从模仿品牌到高速迭代,揭示市场博弈核心法则。
"战略决定成败!想掌握企业制胜法宝?这份分析框架帮你洞悉全局:从宏观PEST到微观竞争环境,从价值链拆解到资源能力评估,教你用波士顿矩阵区分'现金牛'与'瘦狗'业务,用SWOT制定攻守策略。内含产业生命周期研判、钻石模型定位核心竞争力,更揭秘'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多元化破局之道。无论是防御型WT战略还是增长型SO战略,手把手教你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战思维打通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
"数字时代,战略决定成败!本文深度解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从赚钱目标到创新管理,涵盖战略分析、选择与实施全流程。重点拆解三大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四大创新类型(产品/流程/定位/范式),揭示3M创新漏斗等实战模型。特别探讨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以及如何通过IPD体系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管理者,这些战略工具都能帮你建立竞争优势。"
第二十九章 公允价值计量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考试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
近几年平均分值1分左右。
第一节 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1.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脱手价格)
2.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包括:
(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2)生物资产准则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生物资产;
(3)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
(4)企业年金基金准则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
(5)政府补助准则中规范的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
(6)企业合并准则中规范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工具;
(7)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
【特别提示】
①计量日不一定特指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为重组日、交换日等。
②存货准则中规范的可变现净值、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类似,但并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股份支付和租赁业务(并非脱手价格)相关的计量也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主要原因:并非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
前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定义,应当从四个方面掌握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
2.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
3.有序交易发生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4.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
(一)相关资产或负债
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定义: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也包括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2.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时应当考虑的因素(2个因素)
基本因素
具体因素
相关内容
(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进行定价时考虑)
①资产状况和所在位置
北京二环、四环
市场参与者以公允价值计量一项非金融资产时,通常会考虑该资产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新旧程度、可使用状况等
因此,企业计量其公允价值时,也应考虑这些特征,对类似资产和可观察市场价格或其他交易信息进行调整,以确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
②对资产出售或使用的限制
该限制针对资产本身
a.此类限制是该资产具有的一项特征,任何持有该资产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如:限售股)
b.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应当考虑该限制特征。(理由:市场参与者考虑)
该限制针对资产持有者
a.此类限制并不是该资产的特征,只会影响当前持有该资产的企业,而其他企业可能不会受到该限制的影响。
b.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时,不应考虑针对该资产持有者的限制因素
(2)计量单元
①计量单元: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多台设备构成的一条生产线、企业合并准则规范的业务等)
③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煤矿+铁路是一个计量单元
【补充例题】(限制针对资产本身)
甲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具有在指定期间内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的特征。市场参与者在对该上市公司限售股进行定价时将会考虑该权益工具流动性受限的因素。
因此,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权益工具时,应当对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同一发行人的未受限制的相同权益工具的报价作出相应调整,即从报价中扣除市场参与者因承担指定期间内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该权益工具的风险而要求获得补偿的金额。
【补充例题】(限制针对资产持有者)
甲公司与乙商业银行签订一份借款合同。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一块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在偿还该债务前,甲公司不能转让该土地使用权。
甲公司承诺在偿还乙商业银行借款前不得转让其持有的该土地使用权,该承诺是针对甲公司的限制,而非针对甲公司所持有的土地使用权,该限制并不会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因此,丙公司在确定其持有的该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时,不应考虑该限制。
【补充例题】(计量单元)
丁公司拥有一台大型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医疗器械。2×15年,该设备生产的医疗器械销售率大幅下降。
2×15年12月31日,丁公司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丁公司能够在期末确定该设备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单元则为该设备这一单项资产,否则丁公司应将该设备所属的资产组作为一个计量单元,以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二)有序交易
“正常的”
有序交易:是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该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被迫清算和抛售。
(三)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1.基本原则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
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跃
(2)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其次考虑最有利市场
2.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识别
(1)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
(2)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a.交易费用和b.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赚钱最多的市场
两个因素
交易
运输
【特别提示】
①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应当是企业可进入的市场,但不要求企业于计量日在该市场上实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②企业应当从自身角度,而非市场参与者角度,判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
③不同的企业可以进入不同的市场,对相同资产或负债而言,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
3.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应用
(1)主要市场
主要市场是资产或负债流动性最强的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具代表性的参考信息。
(2)最有利市场
不存在主要市场或者无法确定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相关资产或负债最有利市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其公允价值。
企业在确定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a.交易费用、b.运输费用等。
其中:
交易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费用。交易费用是在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时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费用。
【特别提示】
交易费用不属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结论:定价时不考虑),只与特定交易有关,取决于企业参与该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不同方式(例如,零售交易或者批发交易,交易所交易或者场外交易等)。
注意
确定最有利市场时
交易费用
运输费用
公允价值定价时
不考虑交易费用
先定价,后交易
(3)企业在根据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不应根据交易费用对该价格进行调整。(理由:交易费用是进行交易时才发生的,与定价无关)
(4)交易费用不包括运输费用。
相关资产所在地理位置是该资产的特征,企业应当根据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的价格。(注:确定公允价值应当考虑运输费用,但不考虑交易费用)
【补充例题】(★主要市场的确定)
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业务中获得一批存货(100吨某原材料)。
在购买日,甲公司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这批存货。根据市场交易情况,该原材料在A城市和B城市有两个活跃的交易市场。甲公司能够进入这两个市场,并能够取得该存货在这两个市场的交易数据,如下表所示。
2×14年12月31日该原材料的市场交易数据
市场
销售价格 (万元/吨)
历史交易量(吨)
A城市
26
980
B城市
28
20
【答案】
甲公司根据市场交易数据能够确定A城市的市场拥有最大交易量、交易活跃程度最高,判定A城市的市场为该原材料的主要市场。因此,甲公司应当以A城市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估计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
假定相关交易的资料如下表:
城市
出售存货的交易费用 (如相关税费)
存货运抵至该城市的成本
A城市
300万元
20万元
B城市
320万元
40万元
甲公司在估计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使用在主要市场中出售该原材料将收到的价格并考虑运输费用,但不考虑交易费用。
因此,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A城市的市场价格26×100-运输费用20=2580(万元)
说明:
尽管B城市的市场上出售原材料的单位销售价格(28万元)要高于A城市的市场的单位销售价格(26万元),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规定,甲公司也不能以B城市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
【补充例题】(★最有利市场的确定)
承上例,如果甲公司无法获得这批存货在A城市和B城市的历史交易量,则甲公司应当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将能够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确定为最有利市场,即在该市场中出售这批存货收到的净额最高。
【答案】
(1)最有利市场的确定
交易+运输
由于市场参与者出售该存货能够收到的净额:
①A城市:=2 600-300-20=2 280(万元)
②B城市:=2 800-320-40=2 440(万元)
因此,在甲公司无法确定主要市场情况下,B城市的市场为最有利市场。甲公司应当以B城市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估计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的确定
甲公司估计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使用最有利市场的价格并考虑运输费用,但不考虑交易费用:
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B城市的价格-运输费用=28×100-40=2760(万元)
说明:
尽管甲公司在确定最有利市场时考虑了交易费用,但在计量这批存货公允价值时不考虑交易费用,而是仅针对运输费用进行调整。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8年)
甲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10台生产设备,合并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生产设备,甲公司可以进入X市场或Y市场出售这些生产设备,合并日相同生产设备每台交易价格分别为180万元和175万元。
如果甲公司在X市场出售这些合并中取得的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0万元。将这些生产设备运到X市场需要支付运费60万元。
如果甲公司在Y市场出售这些合并中取得的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相关交易费用的80万元,将这些生产设备运到Y市场需要支付运费20万元。
假定上述生产设备不存在主要市场,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甲公司上述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总额是( )。
A.1 650万元
B.1 640万元
C.1 740万元
D.1 730万元
【答案】D
【解析】X市场出售该生产设备能够收到的净额=10×180-100-60=1 640(万元),Y市场出售该生产设备能够收到的净额=10×175-80-20=1 650(万元),Y市场为最有利市场,因生产设备不存在主要市场,应当使用最有利市场的价格,并考虑运输费用,但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上述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总额=10×175-20=1 730(万元)。
(四)市场参与者
1.市场参与者的特征
(1)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如果企业有证据表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按市场条款达成的,则关联方之间交易可以作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交易价格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
(2)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包括通过正常的尽职调查获取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3)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而非被迫或以其他强制方式进行交易。
2.市场参与者的确定
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至少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
(2)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
(3)企业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
3.市场参与者的应用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基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2)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当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补充例题】甲公司取得了竞争对手乙公司100%的股权。乙公司声誉良好,原有商标具有商业价值,但甲公司决定不再使用乙公司的商标。甲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该商标时,应当基于将该商标出售给熟悉情况、有意愿且有能力进行交易的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价格,而不能因为自愿放弃使用该商标而将其公允价值确定为零。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
一、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1.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等,判断初始确认时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2.企业在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负债所收到的价格,即进入价格。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即出售该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该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交易
进入价格
公允
脱手价格
3.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进入价格等于其脱手价格。但企业未必以取得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格出售该资产,同样,也未必以承担负债时所收取的价格转移该负债。也就是说,企业取得资产或承担负债的进入价格不一定等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
交易价格 不一定等于 脱手价格
4.在下列情况下,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的,不应将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价格作为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1)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但企业有证据表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按照市场条款进行的,该交易价格可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2)被迫进行的交易,或者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在交易中被迫接受价格的交易。
(3)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不同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4)进行交易的市场不是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
二、估值技术
估值技术通常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优先使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否则三种方法没有优先顺序)
(一)市场法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
1.企业在使用市场法时,应当以市场参与者在相同或类似资产出售中能够收到或者转移相同或类似负债需要支付的公开报价为基础。
【补充例题】
2×14年7月1日,甲企业购入乙上市公司100万股普通股股票,共支付5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企业将对乙上市公司的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14年12月31日,乙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的收盘价为每股4.8元。
甲企业在编制2×14年度财务报表时,采用市场法确定其持有的对乙上市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
根据乙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于2×14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甲企业对乙上市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480万元(4.8×100)。
2.企业在应用市场法时,除直接使用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外,还可以使用市场乘数法等估值方法。
市场乘数法:是一种使用可比企业市场数据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包括上市公司比较法、交易案例比较法等。
企业采用上市公司比较法时,可使用的市场乘数包括市盈率、市净率、企业价值/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乘数等。企业应当进行职业判断,考虑与计量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因素,选择恰当的市场乘数。
(二)收益法
1.收益法:是企业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2.企业使用的收益法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法、多期超额收益折现法、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方法。
(1)现金流量折现法(★最常用)
客观题★★★
①企业以现金流量折现法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折现率与现金流量应当保持一致。例如:(★★★一一对应)
现金流量
折现率
a.合同现金流量(说明包含违约风险)
能够反映预期违约风险的折现率
b.概率加权现金流量
无风险利率
c.包含了通货膨胀影响的现金流量
名义利率
d.排除了通货膨胀影响的现金流量
实际利率
e.税后现金流量/税前现金流量
税后折现率/税前折现率
f.人民币现金流量
与人民币相关的利率等
②企业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中所使用的现金流量是估计金额,而非确定的已知金额。
当存在违约风险时,即使是合同约定的金额(例如,贷款承诺中约定的贷款金额)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企业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时,将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③根据对风险的调整方式和采用现金流量类型,可以将现金流量折现法区分为两种方法:
公式
分子:现金流量
分母:(1+折现率)^n
种类
含义
相关内容
A 传统法(折现率调整法)
使用在估计金额范围内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和经风险调整的折现率的一种折现方法
现金流量
包括合同现金流量、承诺现金流量或者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等
折现率
a.应当来自市场上交易的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回报率
b.在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回报率情况下,企业也可以使用估计的市场回报率
B 期望现金流量法
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期望现金流量和无风险利率,或者使用未经风险调整的期望现金流量和包含市场参与者要求的风险溢价的折现率的一种折现方法
调整相关资产或负债期望现金流量的风险溢价的方法:(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调分子:扣除风险溢价)
a.确定等值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风险溢价
分子不含风险
分母不含风险
b.按照无风险利率对确定等值现金流量折现,从而估计出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二种方法:(调分母:增加风险溢价)
a.期望回报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
b.使用该期望回报率对以概率为权重计算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从而估计出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例29-1】(传统法:折现求和)
2×14年12月31日,甲商业银行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10万份中期票据。该票据信用评级为AAA,乙公司的长期信用评级为AAA,期限为7年,自2×14年12月31日至2×21年12月31日止。
该票据面值为人民币100元,票面利率为5%,付息日为每年的12月31日。2×15年12月31日,甲商业银行对该中期票据投资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假定该票据没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甲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相关收益率曲线确定相同信用评级、相同期限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为6%。
甲商业银行可根据该中期票据约定的合同现金流量即利息和本金,运用市场回报率进行折现,得到该中期票据的公允价值1 001万元。具体计算如表29-1所示。

【补充例题】(期望现金流量法:调整分子)
甲公司某项资产在一年内拥有800万元的期望现金流量(即:包含风险溢价部分)。假定适用的一年期无风险利率为6%,具有相同风险状况的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溢价为2%。
【答案】
该项资产的现值计算如下:
(1)已知风险溢价为2%,则:
现金流量的风险调整=800-800×(1.06/1.08)=14.81(万元)
其中:推导过程
设经市场风险调整的期望现金流量为X,则:
800/(1+8%)=X/(1+6%)
则X=785.19(万元)(即:确定等值现金流量)
(2)确定等值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风险溢价=800-14.81=785.19(万元)
(3)该项资产的现值(即公允价值)=785.19÷1.06(无风险利率)=740.74(万元)
【补充例题】(期望现金流量法:调整分母)
甲公司某项资产在一年内拥有800万元的期望现金流量(即:包含风险溢价部分)。假定适用的一年期无风险利率为6%,具有相同风险状况的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溢价为2%。
【答案】
该项资产的现值计算如下:
(1)包含风险溢价的折现率(期望回报率)=6%+2%=8%
(2)该项资产的现值(即公允价值)=800÷(1+8%)=740.74(万元)
【特别提示】
a.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是相同的。因此。企业在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使用。
b.企业对期望现金流量法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和环境因素,企业是否可获取足够多的数据,以及企业运用判断的程度等。
(2)期权定价模型
企业可以使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二叉树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法等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期权的公允价值。
(三)成本法
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通常是指现行重置成本法。
企业主要使用现行重置成本法估计与其他资产或其他资产和负债一起使用的有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补充例题】
甲公司于2×12年1月1日购买了一台数控设备,其原始成本为4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
2×14年,该数控设备生产的产品有替代产品上市,导致甲公司产品市场份额骤降30%。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决定对该数控设备进行减值测试,根据该数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根据可获得的市场信息,甲公司决定采用重置成本法估计该数控设备的公允价值。
甲公司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因无法获得该数控设备的市场交易数据,也无法获取其各项成本费用数据,故采用以设备历史成本为基础,根据同类设备的价格上涨指数来确定公允价值。
假设自2×12年至2×14年,此类数控设备价格指数按年分别为上涨5%、2%和5%。此外,在考虑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在购买日该数控设备的成新率为60%。
【答案】
甲公司估计该设备公允价值=(400×1.05×1.02×1.05)×60%=270(万元)
(四)估计技术的选择
1.企业应当运用更多职业判断,确定恰当的估值技术。企业至少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根据企业可获得的市场数据和其他信息,其中一种估值技术是否比其他估值技术更恰当;
(2)其中一种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是否更容易在市场上观察到或者只需作更少的调整;
(3)其中一种估值技术得到的估值结果区间是否在其他估值技术的估值结果区间内;
相互印证
(4)市场法和收益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进一步分析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例如,其中一种估值技术可能使用不当,或者其中一种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可能不恰当等。
2.企业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估值技术的,尤其是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应当确保该估值技术反映了计量日可观察的市场数据,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最近交易价格等。
3.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中应用的估值技术应当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除非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变化”)
(1)出现新的市场;
(2)可以取得新的信息;
(3)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4)改进了估值技术;
(5)市场状况发生变化等。
4.企业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的,应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并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的变更进行披露。
背下来,本章最重要内容
会计估计变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9年)
甲公司持有非上市公司的乙公司5%股权。以前年度,甲公司采用上市公司比较法、以市盈率为市场乘数估计所持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市场法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为使计量结果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甲公司从20×9年1月1日起变更估值方法,采用以市净率为市场乘数估计所持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对于上述估值方法的变更,甲公司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
A.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披露
B.作为前期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前期差错更正进行披露
不是差错,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C.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的变更进行披露
D.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披露
【答案】C
【解析】企业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要求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的变更进行披露,而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相关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披露。
三、输入值
★★★
1.企业使用估值技术时,应当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仅当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时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2.企业不应考虑与计量单元不一致的溢价或折价,如反映企业持有规模即“大宗持有因素”的溢价或折价。大宗持有因素是与交易相关的特定因素,因企业交易该资产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3.企业可使用出价(即:愿意支付的价格)计量资产头寸,使用要价(即:愿意收取的价格)计量负债头寸,也可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实务中使用的在出价和要价之间的中间价或其他定价惯例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无论如何,企业不应使用与公允价值计量假定不一致的方法,例如对资产使用要价,对负债使用出价。
翻页器,要价1个亿
钱款100万,出价10元
四、公允价值层次
★★★★
(一)企业应当将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最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
输入值的层次
含义
第一层次输入值
可观察
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典型:股价)
第二层次输入值
可观察
1.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2.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特定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第二层次输入值必须在其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1)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2)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3)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等
(4)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第三层次输入值
不可观察
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包括:
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
(二)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2句话)
1.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
2.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累吐血也要背下来★★★
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
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三)第三方报价机构的估值
1.企业使用第三方报价机构(如:经纪人、做市商等)提供的出价或要价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应当确保该第三方报价机构提供的出价或要价遵循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
2.企业即使使用了第三方报价机构提供的估值,也不应简单将该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划入第三层次输入值。
不能划分为第三层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6年)
下列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层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层次,决取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
B.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高层次决定
最低层次
C.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对相关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根据资产的特征进行调整
D.对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进行调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划分为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
报价不需要调整
【答案】AC
【解析】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所以选项B不正确;企业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通常不应进行调整,所以选项D不正确。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7年)
企业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时,下列各项有关确定公允价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可同时获取出价和要价的,应使用要价作为资产的公允价值
出价
B.使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应当使用市场上可观察输入值,在无法取得或取得可观察输入值不切实可行时才能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C.在根据选定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当根据交易费用对有关价格进行调整
先定价,后交易
D.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应当首先假定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主要市场
【答案】B
【解析】当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出价和要价时,企业可以使用出售和要价价差中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最能代表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价格计量该资产或负债,选项A不正确;在根据选定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不应根据交易费用对有关价格进行调整,选项C不正确;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应当首先假定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选项D不正确。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9年)
下列各项关于公允价值层次的表述中,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是( )。
A.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属于第一层次输入值
B.除第一层次输入值之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属于第二层次输入值
C.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高层次确定
D.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输入值属于第三层次输入值
【答案】C
【解析】选项C,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
第三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
一、非金融资产(特点:一般没有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直接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通过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水管爆裂修水管/讲课)。
2.企业判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的因素:
(1)是否为法律上允许(如:政府禁止在生态保护区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
(2)实物上是否可能(如:一栋建筑物是否能够作为仓库使用)
(3)财务上是否可行(是否赚钱?)
【例29-4】
2×15年12月1日,甲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该土地在合并前被作为工业用地,一直用于出租。甲公司取得该土地使用权后,仍将其用于出租。甲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其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
2×16年3月31日,邻近的一块土地被开发用于建造高层公寓大楼的住宅用地使用。本地区的区域规划自2×16年1月1日以来已经作出调整,甲公司确定,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将该土地的用途从工业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
市场参与者在对该土地进行定价时,将考虑该土地的最佳用途,并比较该土地仍用于工业用途(即该土地与厂房结合使用的价值)和该土地用于建造住宅的空置土地的价值。
假定该土地目前用于工业用途的价值是600万元,而用于建造住宅的价值是1 000万元,并需要发生拆除厂房成本及其他成本250万元。
比较上述两项价值后可以确定,该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750万元(1 000-250=750万元)。
(二)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在最佳用途的基础上确定该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即单独使用该非金融资产还是将其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组合使用。
2.对于非金融资产,即使已知该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或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组合使用能够实现最佳用途,但该资产的计量单元是单项资产,企业在以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时,仍应当假设该资产按照与计量单元相一致的方式出售,并假定市场参与者已取得了使该资产正常运作的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
二、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方法
1.具有可观察市场报价的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如果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企业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2.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对于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企业应当根据下列方法估计其公允价值:
(1)如果对应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并且企业能够获得该报价,企业应当以对应资产的报价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2)如果对应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企业无法获得该报价,企业可使用其他可观察的输入值,例如,对应资产在非活跃市场中的报价。
(3)如果上述(1)和(2)中的可观察价格或输入值都不存在,企业应使用收益法、市场法等估值技术。
3.未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承担负债或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二)不履约风险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
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2.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应当基于该负债的计量单元考虑不履约风险对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如第三方的债务担保)
(三)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转移受限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并且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存在限制转移因素的,如果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中已经考虑了这些因素,则不应再单独设置相关输入值,也不应对其他输入值进行相关调整。
(四)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
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应低于债权人要求偿还时的应付金额,即从可要求偿还第一天起折现的现值。
三、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略)
本章小结
1.理解公允价值、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的概念
2.理解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3.理解估值技术的含义
4.理解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5.了解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6.了解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
两个维度
业务模式
通过现金流量测试
摊(债)
收取
√ 收本+收息
综(债)
收取+出售
√ 收本+收息
既为了资金流动性,又为了特定的收益率
损(债)+损(股)
其他
×
二者不符合其一就是 损
综(股)
直接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