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记》导读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西汉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编辑于2022-03-04 15:45:31《史记》纲要
简介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生活于西汉景帝、武帝时期。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中书令。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后世尊称太史公、史学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观创作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12本纪
释义:以王朝更替为体,按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1.五帝本纪
记载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
主要人物: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
2.夏本纪
记述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的历史。
主要人物:夏禹、夏启、少康、夏桀
夏禹
3.殷本纪
记述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历史。
主要人物:成汤、伊尹(相)、盘庚、武丁、商纣
成汤
4.周本纪
描述周王朝的兴衰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封建制王国的概貌。
主要人物:后稷、西伯昌文王、武王姬发、周公旦(辅佐成王)、穆天子、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周平王
武王
5.秦本纪
记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主要人物:秦嬴非子、秦襄公、秦穆(缪)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庄襄王
秦非子
6.秦始皇
记载始皇帝嬴政及二世胡亥的重大事件,真实反映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主角: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配角:秦二世胡亥、吕不韦(相)、王翦(将)、赵高(宦官)、秦子婴
7.项羽本纪
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记载楚霸王项羽光辉壮烈的悲剧人生。
主角:项羽(前232-前202)
配角:项梁、范增、沛公刘邦
8.高祖本纪
记述汉朝开国皇帝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主角: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
配角:吕后、项羽、韩信(将)、彭越(将)、萧何(相)、樊哙(将)
9.吕太后本纪
《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记载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吕雉的传奇一生。
主角:吕太后雉(?-前180)
配角:刘邦、孝惠帝、鲁元公主、戚夫人、赵王如意、吕产、吕禄、陈平、周勃
10.孝文本纪
记述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一生的文治武功。
主角: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
配角:陈平(丞相)、周勃(太尉)、陈武(大将军)、张苍(御史大夫)、灌婴、周亚夫;薄太后、窦皇后
11.孝景本纪
记述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16年间的文治武功。
主角: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
配角:窦太后、梁孝王、太子刘彻、晁错(御史大夫)、吴王刘濞
12.孝武本纪
《孝武本纪》是《史记》最后一篇本纪,原名《今上本纪》。《史记》成书后,司马迁上呈汉武帝,武帝阅《今上本纪》后,“怒而削之”。今天我们看到的《孝武本纪》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非太史公原著,价值不高。
主角: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10表
释义:用表格来列举世袭、人物和史事。
1.三代世表
列举黄帝,尧、舜、禹;夏、商、西周的世系、人物和史事,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至前841年共和行政。
2.十二诸侯年表
列举春秋时期东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四国历史大事件,自共和元年(前841)至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
3.六国年表
列举战国七雄中被秦灭掉的六国发生的大事年表,自周元王元年(前476)至前221年秦始皇并天下,并附秦朝大事年表(前220-前207)。
4.秦楚之际月表
秦楚之际指秦二世元年至刘邦建汉(前209-前202)这风云变幻的数年间,先后经历二世暴政、陈涉发难、楚汉争霸、刘邦称帝。时间短,大事多,故按月列举重要史实。
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列举自高祖元年(前206年)至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百余年间各诸侯王国的主要史实。
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列举汉初追随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的业绩及其家族的兴盛衰亡。
7.惠景间侯者年表
列举汉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朝年间有功劳者封侯的情况。
8.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建元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时间为前140-前135。本表列举汉武帝建元以来所封的侯国,包括司马迁原表和褚少孙先生续表,共计117个侯国。
9.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诸侯王之子封侯是推恩令的结果,是削弱诸侯王的手段。本表列举建元以来各诸侯王之子封侯的情况。
10.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列举自高祖元年(前206)至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为止的西汉大事记,记载了西汉丞相、太尉(大将军)、御史大夫等中央主要官员的任免、升黜、生死等情况,包括司马迁原表和后人续表。
8书
释义:记述礼乐、天文地理等制度发展。
1.礼书
讲授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与衰退的史实。
2.乐书
讲授声律音乐的规律和作用。
3.律书
系统叙述万物形体的比例和规律。
4.历书
系统叙述古代的计年、月、日的历法。
5.天官书
本书把全天空分成“五宫”:“中宫”指北极周围的天区,象征以天帝为代表的中央朝廷;东、南、西、北四宫以二分二至所在星官为中心建立起来,与四季相对应,象征天帝巡行天下的四季行宫。
古人为了认识星象、研究天体,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称之为星官。
6.封禅书
封禅书主要记载汉武帝泰山封禅的盛况。
封为“祭天”,禅(shàn)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7.河渠书
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8.平准书
叙述了汉武帝时期“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实施情况及作用。
平准是中央政府平衡物价的经济政策;均输是中央政府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
30世家
释义: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重要人物事迹。
1.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约前1165—前1074,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两个弟弟为仲雍和季历。父亲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立勾吴王国。
2.齐太公世家
齐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武王即位后,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灭商建周,被册封为齐侯,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3.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西周开国元勋,儒家元圣,西周礼乐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4.燕召公世家
燕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 、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姬奭辅佐武王灭商后,受封于(北)燕。其子姬克就封,自己仍留在镐京辅佐朝廷。
5.管蔡世家
管叔鲜:姓姬名鲜,武王之弟,因受封管国(今河南郑州),故称管叔或管叔鲜。 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与蔡叔度、霍叔处共同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
蔡叔度:姓姬名度,武王之弟,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 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三监之乱后,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地。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6.陈杞世家
陈胡公:妫(guī)满,封于陈国为陈氏,名满,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国君。其妻为周武王之长女大姬。 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治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选贤任能,扬善惩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东楼公:亦作杞东娄公,先祖因避祸改姒姓为娄,名云衢,号东楼,大禹的后裔。武王灭商建周后,将东楼公封于杞地,建立杞国。
7.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姓姬名封,周武王之弟,卫国第一代国君。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卫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康叔赴任时,周公旦作《康诰》等,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
8.宋微子世家
微子:姓子名启,后世称微子启、宋微子。宋国开国国君,商纣王帝辛的庶长兄。三监之乱后,微子启被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接替武庚治理商朝遗民。微子向来仁贤,殷商遗民都很拥戴他。
9.晋世家
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世人。母亲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女儿。
10.楚世家
熊绎:芈姓,熊氏,名绎,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周成王时,在周都镐京的熊绎,受周天子分封南蛮之地,建立楚国。 熊绎在位时期,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开辟荆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进贡,并与齐、鲁等国国君辅佐周康王。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
11.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前464年在位,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因其“卧薪尝胆”典故而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12.郑世家
郑桓公:名姬友,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郑国开国君主,前806年至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建立郑国。 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
13.赵世家
赵烈侯: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前408年—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14.魏世家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15.韩世家
韩景侯: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战国韩国开国君主。
16田敬仲完世家
田完:田完是田姓始祖,本名陈完,字敬仲,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国灭亡后逃到齐国,为避姓改为田氏。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等。
17.孔子世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18.陈涉世家
陈胜: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陈胜吴广起义
19.外戚世家
主要人物:吕后(高祖刘邦妻)、薄太后(文帝刘恒母)、窦太后(景帝刘启母)、卫皇后(武帝刘彻妻)、钩弋夫人(汉昭帝刘弗陵母)
吕后
20.楚元王世家
主要人物:楚元王刘交(西汉诸侯国楚国的始封国君,高祖刘邦的四弟);张耳(西汉诸侯国赵国的始封国君,高祖的亲家)
21.荆燕世家
主要人物: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同为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与高祖刘邦同族
22.齐悼惠王世家
刘肥:高祖刘邦的庶长子,母为曹姬。 高祖六年(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平阳侯曹参为国相,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
23.萧相国世家
萧何:?-前193年,“汉初三杰”之一,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惠帝二年(前193),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24.曹相国世家
曹参:(?—前189年,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惠帝六年(前189年),曹参去世,谥号“懿”。
25.留侯世家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西汉,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高祖评价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6.陈丞相世家
陈平:?~前179年,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帝七年(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白登山,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27.绛侯周勃世家
主要人物:周勃、周亚夫父子。 周氏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父子二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有功于汉室,但都只做了两三年的丞相就被免职,晚年都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
周勃
28.梁孝王世家
刘武:?—前144年,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的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谥号“孝王”。
29.五宗世家
五宗指汉景帝刘启五位妃子所生的十三个儿子,均为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兄弟,同母者为宗亲。
五宗
栗姬:河间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临江闵王刘荣
程姬:鲁王刘余、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
贾夫人:赵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
唐姬:长沙王刘发
王夫人:广川王刘越、胶东王刘寄、清河王刘乘、常山王刘舜
30.三王世家
三王指汉武帝刘彻的三个儿子,三人在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乙巳同一天被策立为王。
齐王刘闳
燕王刘旦
广陵王刘胥
70列传
释义:帝王诸侯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及少数民族事迹。
1.伯夷列传
主要人物:商末伯夷、叔齐
2.管晏列传
主要人物: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
管仲
3.老子韩非列传
主要人物:道家老子、庄子;法家申不害、韩非子
老子
4.司马穰苴列传
主要人物: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
5.孙子吴起列传
主要人物:军事家孙武、孙膑、吴起
孙武
6.伍子胥列传
主要人物:伍子胥
7.仲尼弟子列传
主要人物:儒家颜回、仲由、端木赐、曾参等
8.商君列传
主要人物:法家商鞅
9.苏秦列传
主要人物:纵横家苏秦、苏代、苏厉
苏秦
10.张仪列传
主要人物:纵横家张仪、陈轸、公孙衍
11.樗里子甘茂列传
主要人物:秦国丞相樗里子和甘茂;甘茂之孙甘罗
樗里子
12.穰侯列传
主要人物:秦国重臣魏冉
13.白起王翦列传
主要人物: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
王翦
14.孟子荀卿列传
主要人物:孟轲、驺忌、驺衍、淳于髡、荀卿等
孟轲
15.孟尝君列传
主要人物:齐国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
16.平原君虞卿列传
主要人物:赵国平原君赵胜;赵国名士虞信
平原君
17.魏公子列传
主要人物: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
18.春申君列传
主要人物:楚国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
19.范雎蔡泽列传
主要人物:秦昭王时期的秦国丞相范雎和蔡泽
20.乐毅列传
主要人物:燕国军事家乐毅
21.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要人物:赵国军事家廉颇、赵奢、李牧;赵国外交家蔺相如
负荆请罪
22.田单列传
主要人物:齐国名将田单
23.鲁仲连邹阳列传
主要人物:齐国说客鲁仲连和邹阳
24屈原贾生列传
主要人物: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西汉初期文学家贾谊
25吕不韦列传
主要人物: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26.刺客列传
主要人物:战国时期的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荆轲刺秦王
27.李斯列传
主要人物:秦朝丞相法家李斯
28.蒙恬列传
主要人物:秦国著名将领蒙恬和蒙毅兄弟
29.张耳陈余列传
主要人物:秦末汉初将领张耳、陈余(二人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
30.魏豹彭越列传
主要人物: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魏豹;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名将彭越
31.黥布列传
主要人物:秦末汉初名将、淮南王英布
32.淮阴侯列传
主要人物:淮阴侯韩信
33.韩信卢绾列传
主要人物:韩王韩信(不是淮阴侯韩信)、燕王卢绾、阳夏侯(代王)陈豨
34.田儋列传
主要人物:楚汉战争时自立为齐王的田儋
35.樊郦滕灌列传
主要人物: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都是刘邦手下能征惯战之将
36.张丞相列传
主要人物:西汉初年大臣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
37.郦生陆贾列传
主要人物:郦食其、陆贾、朱建。三人共同点是伶牙利齿,能言善辩,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之遗风。
陆贾
38.傅靳蒯成列传
主要人物:汉高祖刘邦的三位近卫侍从官员傅宽、靳歙(xī)、周緤(xiè)
39.刘敬叔孙通列传
主要人物:汉初两位重要臣僚刘敬、叔孙通
40.季布栾布列传
主要人物:汉初名臣季布、栾布
41.袁盎晁错列传
主要人物:文帝重臣袁盎;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
42.张释之冯唐列传
主要人物:文帝时廷尉张释之;文帝时郎中署长冯唐
冯唐
43.万石张叔列传
主要人物:万石君石奋、石建、石庆一家及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等人。传中记叙人物均为谨慎笃行的君子
44.田叔列传
主要人物:汉初大臣田叔
45.扁鹊仓公列传
主要人物:战国名医扁鹊;汉初名医淳于意
46.吴王濞列传
主要人物:吴王刘濞
47.魏其武安列传
主要人物: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
48.韩长孺列传
主要人物:御史大夫韩安国
49.李将军列传
主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三个儿子当户、椒、敢
李广
50.匈奴列传
主要内容:记述匈奴与中原的关系
51.卫将军骠骑列传
主要人物:汉武帝时抗匈名将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
52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要人物:平津侯公孙弘;中大夫主父偃
53南越列传
主要内容:记述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
54东越列传
主要内容:记述东越与中原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55.朝鲜列传
主要内容:记载西汉前期的卫氏家族朝鲜历史。高祖末年,汉朝燕将卫满逃亡至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惠帝三年被汉朝承认册封,武帝元封二年被灭,其地分设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
56.西南夷列传
主要内容:记述我国西南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反映了司马迁民族一统的历史观念。
57.司马相如列传
主要人物:司马相如、卓文君
58.淮南衡山列传
主要人物: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
59.循吏列传
主要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
60.汲郑列传
主要人物:汲黯;郑当时
61.儒林列传
主要人物:赵绾、王臧、伏生、孔安国、董仲舒、胡毋生 等
董仲舒
62.酷吏列传
主要人物:郅都、宁成、赵禹、张汤、杨仆、杜周 等
63.大宛列传
主要人物:张骞
张骞
64.游侠列传
主要人物:剧孟、郭解
65.佞幸列传
主要人物:汉代佞臣邓通、赵同和李延年
66.滑稽列传
主要人物:淳于髡、优孟、优旃;东方朔
东方朔
67.日者列传
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
68.龟策列传
专记卜筮活动的类传。
69.货殖列传
主要内容: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主要人物:范蠡、子贡、白圭、猗顿
范蠡
名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0.太史公自序
主要内容:概述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融作者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
制图:泊阳 审核:明凡 参考:《史记》 日期: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