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洁、消毒、灭菌(1)
清洁、消毒、灭菌知识思维导图,包括消毒灭菌的方法;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消毒;火菌方法的分类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3-12 23:32:04清洁、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
定义: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改变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是目前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干热法(传热慢)
燃烧法
适用于1.污染的纸张,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的敷料,被肺结核患者痰液污染的纸张等2.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1.不可中途加入乙醇2.搪瓷类容器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摇动使其发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3.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干烤法
利用专用密闭烤箱进行灭菌。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
1. 150℃-2.5h,160℃-2h,170℃-1h,180℃-0.5h2.物品应先清洁,玻璃器皿需保持干燥3.体积不超过10cm×10cm×20cm,高度不超过烤箱内腔高度2/3,不与烤箱底部与四壁接触4.中途不可打开烤箱5.温度降到40℃以下时才可打开柜门
湿热法(传热快)
压力蒸汽灭菌法
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在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耐热、耐湿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如敷料、陶瓷、溶液、玻璃品、金属器械、橡胶
1.下排气:121℃,102.8kPa,器械灭菌20min,敷料灭菌30min,30cm×30cm×25cm2.预真空:132℃,184.4-210.7kPa,5-10min,最短4min,30cm×30cm×50cm
1.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2.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 瓷物品上面3.取出物品冷却时间>30分钟4.生物监测法,每周检测一次;物理监测法使用温度计
煮沸消毒法
经济、方便、简单、实用。适用于金属、搪瓷、玻璃和餐饮具或其他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1.消毒5-10min,灭菌1h2.物品需保持清洁,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器械轴节应打开,空腔导管应灌满水,放入总物品不超过容积3/43.玻璃器皿、金属、搪瓷冷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后水沸放入4.若中途加入物品,则水沸后重新计时5.4h内为需重新消毒6.加入1-2%碳酸氢钠可增强杀菌效果,去污防锈,使沸点达到105℃
巴氏消毒法
适用于乳类、酒类
辐射消毒法
日光曝晒法
适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直射阳光下曝晒6h
紫外线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和液体的消毒,波长为250-270nm,可杀灭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空气消毒:不超过2m,30-60min物品消毒:25-60cm,20-30min
杀菌机制:1.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1.每周一次用95%乙醇擦拭灯管2.紫外线消毒时间必须从灯亮后5-7min后开始计时3.使用时间超过1000h需更换灯管
臭氧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医院污水、物品表面的消毒。消毒结束30min后,人方可进入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药品
微波消毒法
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穿透力强的电磁波
适用于餐饮具、化验单及票证的消毒
生物净化法(过滤除菌)
适用于手术室、ICU、烧伤病房、器官移植室
化学消毒灭菌法
原理
1.菌体蛋白凝固变性2.干扰细胞酶的活性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化学消毒剂种类
灭菌剂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如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化学制剂,如过氧化氢、部分含氯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其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化学制剂,如醇类、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
底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制剂,如酚类、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
使用原则
1.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消毒剂2.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纱布、棉花的等3.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4.消毒剂定期检测,调整浓度,进行更换5.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清洗、擦干
使用方法
浸泡法
将被消毒的物品清洗、擦干后浸没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内一定时间的消毒方法。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釉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浸泡法适用于大多数物品。体温计
擦拭法
蘸取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品的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一般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床头柜
喷雾法
在规定时间内用喷零器将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间或物品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地面
熏蒸法
在密闭空间内将一定浓度的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如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以及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血压计
常用试剂
戊二醛
适用于不耐热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如金属、仪器、内镜等
使用前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消毒60min,灭菌10h
过氧乙酸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不可用于金属器械,易燃易爆,现配现用
0.2-2%消毒空气,0.2%皮肤消毒,0.2-1%浸泡消毒物品
甲醛
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管腔器械、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合成材料物品
灭菌:温度55-80℃,相对湿度80-90%,时间30-60min
环氧乙烷
适用于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纸质、化纤、塑料、陶瓷,金属等制品
过氧化氢
用于空气消毒,广泛用于外科清创术及口腔科,避光、避热,高浓度要保护皮肤和黏膜
复合碘
消毒手术部位皮肤黏膜,注射部位的皮肤
乙醇
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器具的消毒,手消毒:擦拭揉搓时间≥ 15s,皮肤、物体表面:擦拭两遍,作用3分钟
1.用后盖紧,保持有效浓度2.不可用于创面,黏膜3.不能杀灭肝炎细菌4.对醇类过敏者慎用
碘伏
手、皮肤、黏膜及伤口消毒,0.5-2%消毒皮肤,0.05%消毒创面,黏膜,500mg/L冲洗阴道黏膜及创面
1.现配现用2.皮肤消毒后无需乙醇脱碘3.对碘过敏者慎用
碘酊
注射、手术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皮肤消毒2%,脐带2.5%
1.不适用于破损皮肤、眼及黏膜的消毒2.对碘过敏者、乙醇过敏者慎用3.使用后应用75%乙醇脱碘
氯己定
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和黏膜消毒等
洗必泰
对碘、肥皂、洗衣粉有拮抗作用;0.2%洗手,0.01-1%创面、黏膜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的危险性
高度危险物品
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中度危险物品
胃肠道内镜、气管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压舌板
底度危险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床头柜、地面、便器
根据是否有明确感染源
预防性消毒
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的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
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可以是传染病病人出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其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或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要求: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 90%,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
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灭菌法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底水平消毒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