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思维导图分享,主要内容有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编辑于2022-10-30 17:35:26 江苏省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含第8课、第9课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定义
14世纪-17世纪初欧洲宣扬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复兴→古典文化再生
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基础
西欧文化自身传承发展
中坚力量
意大利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东方文化养料汲取
新思想学者文人积聚
实质
学习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创立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
精神内核
以人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解放思想
人才
14世纪文学三杰
但丁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自由
影响
15世纪美术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描绘现实生活人内心世界
15世纪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
冲击封建秩序
解放人性
宗教改革
序幕
1517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路德派
体现市民阶层要求建立自己教会的主张
瑞士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影响
进一步解放思想
传播发展人文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国家形成
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科学革命
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地心说”
英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影响
消弱封建统治精神支柱
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
定义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治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发展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成为中心
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扩展
精神内核
理性
强调
独立思考
自主精神
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政治主张
同
存在差异
思想启蒙家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集大成者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影响
进一步解放思想
为制度建立作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直接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成为被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共同原因:①经济基础:封建制度(殖民压迫)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或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与统治阶级产生了矛盾。③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
革命概况
英国
起始时间:1640---1688(光荣革命)
特点
斗争中妥协 传承中创新 和平中渐进
经过(包括后续)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18世纪20年代(1721)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责任内阁制成熟
意义
推翻了封建专治,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美国独立战争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
君主立宪制特点
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组织监督内阁
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
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形式上认命内阁
融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为一体
美国
起始时间:1775.4---1783
特点
既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殖民统治引起人民不满 ③启蒙思想的影响
经过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781年,约克镇大捷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法国
起始时间:1789.7.14---1815(其中拿破仑帝国1804--1815)
背景
①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③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④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经过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规定君主立宪制)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意义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被传播到欧洲各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总特点:①形成两党或多党制 ②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 ③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英国
制度:责任内阁制
发展完善: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
制度:共和制(三权分立的联邦的总统制共和制)
确立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并颁布
三权分立
原则
核心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都实行***制
意义
先进性:此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落后性:①承认奴隶制的存在②不承认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③没有规定人民基本权利④州权主义过重
法国
制度:共和制(但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
制度变化: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共和制(一票共和)→1958年之后,总统制共和制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
背景: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内容
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实行地方自治
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
进行教育改革
实行义务兵役制
刺激工业发展
评价
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南北双方斗争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经过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联邦政府胜利,内战结束
评价
为以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利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德意志
国家统一
原因: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方式:威廉一世任用实行“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并于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
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即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评价
进步性:确立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巩固统一,使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局限性: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决定),以及大量封建残余。德国积极对外扩张,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①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②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制定宪法(1889年),确立近代天皇制政体。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评价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