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化;二、语言与传播。
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非语言符号,沉默通常作为语言符号的补充,特别是能够反映出语言符号隐蔽的信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网校视频制作
新闻史第五章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表彰大会思维导图
新闻:叙述事实
后期剪辑
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思维导图
文件管理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的定义
狭义的语言
广义的语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语言来自于特定的文化,语言只有置于其所属的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才具有全 面的意义;只有诉诸语言,其 一切文化形式的生成和发展才有可能。
二、文化在语言中存在,语言负载着历史与传统,也是文化核心特征的标志。
1. 语言是人类认识、构造经验世界的工具和途径
2.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发展延续的直接载体,也是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
3. 维持和加强文化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4. 维持和加强文化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5.同一语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形成的变体,反映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语言是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的。
具备的基本要素有语音、词 汇/词义和语言规则等。
语音
语音来自人类的发音器官
语音具有自然特性,也具有社会特性。
语音系统可以划分为音素、音位、音节等若干不同的子系统。
音素
音素可以超越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主要表明了语音的自然属性
音位
音位则落实到特定的语言和方言中,表明了语音的社会属性。
音节
音节是由具体语言或方言的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的、从自然发音和听感的角度得到 的最小的语言结构单位
词 汇/词义
词义的两个特征:稳定性和多变性。
语言规则
语言规则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规则,二是语用规则
语法规则针对的是语言系统的结构规律,是构词规则和造字规则的综合
语用规则指的是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文化,社会等因素
语用规则不仅因文化而异,而且具有无意识的特点。
以自己的语言使用规则为标准去解释或评价别人的语言行为。
语用规则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针对语用规则在交往中的重要性,1975年,保罗·格赖斯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方式准则
关联准则
1983年,杰弗里·利奇在《语用学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
得体准则
慷慨准则
赞誉准则
谦虚准则
一致准则
同情准则
对语言系统的分析,归结到对语音、词汇/词义和语言规则三个子系统的分析。
二、语言与传播
传播是从语言开始的。
爱德华-霍尔:“高一低语境”理论
把人类行为划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两种传播系统
低语境文化中的大多数信息存在于传播过程中,用以补充语境中缺少的信息,所 以传播者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呈现出一种直接的、 外在的语言交流。
在高语境文化中, 语言和符号的既定意义不是意义的最重要来源,意义多是隐含 在语境和关系之中的,传播各方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借助各种不成 文的规范、价值观、仪式、非语言符号等信息,语言中包含的实际意义较少。
在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域下考察语言与传播的关系,不能忽视语言多样性和语言霸权 这两个彼此相关的命题。
语言多样性命题与语言消亡、语言权利、语言平等等话题直接相关,也构成了关于文 化多样性的讨论的主要内容。
研究语言霸权的议题,离不开语言与跨文化理解、语言与文化认同建构、语言与意识 形态以及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等论题。
语言主义
语言帝国主义
语言民族主义
盎格鲁中心观
不同语言的不同地位,反映了不平等的全球秩序,也反过来建构了这一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