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肺癌
这是一篇关于5.肺癌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21 18:44:21肺癌
定义
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病因
吸烟(最常见)
职业致癌因子
空气污染
室外大环境污染
室内小环境污染
电离辐射
饮食与体力劳动
β胡萝卜素
遗传和基因改变
原癌基因的活化
抑癌基因的失活
自反馈分泌环的活化
细胞凋亡的抑制
分类
按解剖学分类
中央型肺癌
鳞癌、小细胞癌
周围型肺癌
腺癌
按组织病理学分类
非小细胞癌(NSCLC)(占85%)
鳞癌
角化型
非角化型
基底细胞样型
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见于老年男性(吸烟)
腺癌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变异型
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早,易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
大细胞癌(10%以下)
其他
腺鳞癌、肉瘤样癌等
小细胞癌(SCLC)
小细胞癌
复合性小细胞癌
特征是增殖快速和早期广泛转移。对放疗和化疗敏感
临床表现
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咳嗽
为早期症状。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
痰血或咯血
多见于中央型肺癌
气短或喘鸣
气道阻塞或胸腔积液
胸痛
肿瘤转移或侵犯胸壁。隐痛
发热
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
消瘦
恶性肿瘤常见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胸痛
侵犯胸膜或胸壁。钝痛或隐痛或剧痛
声音嘶哑
压迫喉返神经
吞咽困难
侵犯或压迫食管
胸腔积液
累及胸膜或肺淋巴回流受阻
心包积液
侵犯心包,阻塞心脏淋巴引流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上肢、颈面部水肿和胸壁静脉曲张
Horner综合征
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病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
肢体无力甚至偏瘫
骨骼转移
局部疼痛或压痛,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腹部转移
淋巴结转移
常见部位: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的胸外表现
肺癌非转移性的胸外表现,可出现在肺癌发现的前、后,称为副癌综合征(小细胞癌多见)
内分泌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表现为低钠血症和低渗透压血症
异位ACTH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
高钙血症
口渴、多尿、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嗜睡、昏迷
类癌综合征
喘息、皮肤潮红、水样腹泻、阵发性心动过速
骨骼-结缔组织综合征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杵状指
神经-肌病综合征
肌无力样综合征
血液学异常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发现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辨率低,不易查出微小病变,有一定局限性
CT
更高的分辨率,可发现肺微小病变和普通X线胸片难以显示的部位
MRI
明确肿瘤和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发现脑实质或脑膜转移
核素闪烁显像
骨γ闪烁显像
有无骨转移
PET和PET-CT
发现早期肺癌和其他部位的转移灶,肿瘤分期和疗效评价
获得病理学诊断的检查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呼吸内镜检查(中央型)
支气管镜
胸腔镜
纵膈镜
针吸活检(外周型)
经胸壁穿刺肺活检
浅表淋巴结活检
闭式胸膜针刺活检
开胸肺活检
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肺癌的基因诊断及其他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CT确定部位
组织病理学诊断
分子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结核球
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肺门淋巴结结核
急性粟米型肺结核
肺炎
抗生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吸收缓慢,或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应考虑肺癌可能
肺脓肿
高热
影像学均匀大片状阴影,空洞内常见液平
癌性空洞病人不发热。影像学癌肿空洞偏心、壁厚、内壁凹凸不平
结核性胸膜炎
肺隐球菌病
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和肿块
肺癌临床分期
TNM分期
原发肿瘤(T)
区域淋巴结(N)
远处转移(M)
治疗
手术治疗
是早期肺癌最佳治疗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
适于1期和2期病人
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
3A期和3B期病人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化疗
序贯放化疗
同步放化疗
术后根据病人情况
再次手术
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
小细胞肺癌
不推荐手术(90%就诊时已有转移)
纵膈镜、纵膈切开术等检查阴性的T1-2N0的病人
可考虑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药物治疗
化疗
一线化疗
含铂的两药联合方案
二线化疗
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单药治疗
靶向治疗
主要应用于腺癌
EGFR突变阳性为靶点
厄洛替尼、吉非替尼
ALK重排阳性为靶点
克唑替尼、艾乐替尼
ROS1重排阳性为靶点
克唑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对化疗反应较差
一线化疗
含铂两药联合化疗,4~6个周期
一线化疗失败
二线化疗
小细胞肺癌
对化疗非常敏感
是治疗的基本方案
一线化疗药物
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或卡铂,4~6个周期
放射治疗
分类
根治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
辅助放疗
预防性放疗
敏感性
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
介入治疗
中医药治疗
预防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