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审计—审计抽样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审计—审计抽样方法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审计抽样方法的相关概念,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编辑于2022-03-22 11:14:58这是一篇关于业绩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绩效棱柱模型,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责任会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内部转移价格,责任成本、成本中心。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全面预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营业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概述和编制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业绩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绩效棱柱模型,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责任会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内部转移价格,责任成本、成本中心。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全面预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营业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概述和编制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抽样方法
相关概念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选取全部项目
通常用于细节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
适用于控制测试、细节测试
局限性
容易形成非抽样风险
不构成审计抽样
选取的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结果无法推断至总体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
定义
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机会(有机会但机率不对等),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特征(同时具有)
对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可以根据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
样本代表性
在既定风险水平下,根据样本结果得出总体结论类似
选取样本是无偏向的,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
影响因素
整个样本
如何选取样本
错报发生率
错报的特定性质不影响样本代表性,代表性一定要具有共性
适用性
阶段
风险评估程序
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此阶段主要为了解内控阶段
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控制测试
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
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和事项
只需选几个项目测试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即可,不需要使用审计抽样
实质性程序
细节测试
若某交易或余额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可不进行细节测试,此时不需要审计抽样
分析程序是定性的,也不需要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与样本规模与抽样方法有关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
推断控制有效性大于实际
与审计效果有关
信赖不足风险
推断控制有效性小于实际
与审计效率有关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
推断某一错报不存在实际存在
与审计效果有关
误拒风险
推断某一错报存在实际不存在
影响审计效率
非抽样风险
人为错误
难以量化,但可以降低至可接受低水平
原因
选择不适用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选择的总体不适用于测试目标
未能恰当定义误差
如控制测试中有偏差但CPA未能发现并记录
未能适当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定义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
最后得出的是***上限
优点
能够客观地计量和精确地控制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
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无法量化、精确测定抽样风险
只能人为额外定性考虑抽样风险
选择统计抽样于非统计抽样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非统计抽样设计恰当,也能得出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地效果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
主要是定性分析,用于控制测试
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地统计抽样方法
无论交易规模如何,设定控制地每一次发生或偏差均被赋予同样权重,与交易金额无关
控制有偏离就算偏差
变量抽样
主要是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细节测试
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地统计抽样方法
货币单元抽样是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地综合运用
两者均为统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属性估计抽样
估计被测试控制的偏差发生率或控制未有效执行的频率,与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
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控制测试主要关注
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如何运行
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控制由谁或以何种方式执行
定义总体
特征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完整性
同质性
总体中所有项目具有相同特征
比如控制执行人变化,则控制前后不具有同质性
被审计期间控制改变
测试新旧两个控制的有效性
新旧预期均有效
视为一个总体
新旧差异很大
视为两个总体
比如人工点名打卡改为指纹打卡
只测试新控制或对旧控制进行少量测试
新控制的执行在被审计单位审计年度中占有重大比例且有效执行
定义抽样单元
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
定义偏差的条件
偏差是指偏离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定义测试期间
基本原则
通常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
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
预估剩余期间项目数量
高估
未发生的交易可以用其他交易代替
低估
重新定义总体,对未包含的项目单独作为总体实施替代程序
不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
控制在剩余期间发生重大变化
修正内部控制了解
对变化后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或细节测试
控制不用分层,因为是定性分析
选取样本阶段
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选样
使用随机数表选取样本
适用于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系统选样
也称等距选样
计算选样间隔
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确定选样起点
从第一个间隔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选样起点
根据间距依次选取样本
要求总体必须随机排列
适用于统计抽样(总体随机排列)和非统计抽样
随意选样
随便选
因不具备概率特征,不适用于统计抽样,只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整群选样
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确定样本规模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
确定足够的样本数量,降低抽样风险
并非越多越好,要适量,胜过职业怀疑就行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可容忍偏差率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偏差率若超过可容忍偏差率,则认为内部控制运行无效
偏离规定的内部控制会加大重大错报风险,但不一定导致错报
与细节测试可容忍错报相比,控制测试可容忍偏差率往往相对较大
20%为极限
超过20%,预计内部控制运行无效,跳过控制测试实施更多的实质性程序
心里承受能力
预计总体偏差率
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若认为以前年度审计无效或不可靠,可先选取一小部分样本测试偏差率,以该偏差率作为预计总体偏差率
预计总体偏差率高的无法接受,跳过控制测试实施更多的实质性程序
总体规模
影响很小
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0
其他因素
控制运行期限
同向
控制程序复杂程度
同向
控制的类型
人工程度
同向
信息技术
测试一次即可
注
通常可以对所有控制测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对每一项控制测试分别确定可容忍偏差率
确定样本量
无效单据
能够合理确定该无效单据是正常的且不构成对设定控制的偏差,就要用另外单据替代
判断步骤
正常
构成偏差
记录为控制偏差
不构成偏差
另选发票替代
如采用随机选样
不正常
记录为控制偏差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找不到单据或者其他原因(丢失、毁损)无法对选取项目进行检查,很可能无法使用替代程序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考虑将该样本视为控制偏差
考虑该限制的原因,是否存在重大舞弊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样本规模
控制测试中,样本偏差率就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无需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是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考虑抽样风险
使用统计抽样方法
能够精确计量、准确控制抽样风险
总体偏差率上线=风险系数(R)/样本量
风险系数
查找方法
在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下,根据抽样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找到风险系数
含义
根据样本中的偏差数量推断同样的样本规模中最多可发生的控制偏差数量
总体偏差率上限
总体偏差率超过计算得出的总体偏差率上限的概率是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得出结论
将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相比较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接受控制测试有效性
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等于可容忍偏差率
不接受控制测试有效性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
职业判断
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抽样风险无法直接计量,通常通过总体偏差率(即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相比较
评价要求比统计抽样高一个等级
得出结论
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相比较
总体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接受控制测试有效性
总体偏差率大于、等于或接近可容忍偏差率
不接受控制测试有效性
一旦考虑抽样风险很可能超过可容忍偏差率
不大不小
职业判断
控制测试所有偏差均需要定性评估
应调查识别所有控制偏差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其对审计程序的目的和审计其他方面的影响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对样本定性的评估与定量的评估同等重要
若控制测试中很多偏差具有相同特征,应将总体中具有该相同特征的偏差作为一层,对层中所有项目进行审计程序,已发现潜在的系统偏差
若样本中发现控制偏差
两种处理方法
扩大样本规模
再次选取相同的样本规模进行测试
若无偏差
也可得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
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
提高重大错报评估水平,增加相关实质性程序
如果确定控制偏差是系统偏差(系统参数错误)或舞弊导致,扩大样本规模通常无效,应当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需提高重大错报评估水平,增加相关实质性程序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往往用来测试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抽样总体适用于审计目标
完整性
某一项金额较大或存在较高重大错报风险,应当视为单个重大项目
100%检查
所有单个重大项目不构成抽样总体
剩余项目
加总后不重要或存在较低的重大错报风险
无需检查或仅在必要时实施分析程序
加总起来重要
构成抽样总体
增加单独测试账户可以减少样本规模
不同性质交易导致账户余额存在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同时存在的情况。若某一方金额重大,应当借方与贷方单独作为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界定错报
如应收账款存在认定
应对账户余额进行细节测试,查看是否错报
不同应收账款之间计串户不算错报
选取样本阶段
常用的统计抽样方法
货币单元抽样
基本概念
以货币作为抽样单元,总体中每个货币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项目余额越大,选中的概率越大,有助于将审计重点放在较大的账户余额及交易
并不是对总体中货币单元进行检查,而是对被选取货币单元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实施检查
操作
每个账户余额作为一段,并对账户余额中的货币单元进行编号,如A账户余额20元,B账户余额2000元,则A账户余额货币单元编号1-20,B账户余额货币单元编号21-2000,根据随机选样选出的随机数确定样本,再对选出来的样本进行实质性程序
选了几个随机数,选取的样本数量就有几个
优点(与传统变量抽样相反)
计算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较为方便
确定所需样本规模时无需考虑总体特征
如变异性
因为抽样对象是货币单元,性质相同,每个货币单元规模相同
选取的概率与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使用系统选样法时,项目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距,则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预计不存在重大错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比传统变量抽样更小
更适用于情况好的
缺点
不适用与账户余额低估,更适用于高估
因为账面金额小货币单元抽样很可能抽不到
对零余额和负余额的选取要特别考虑
传统变量抽样
运用正太分布理论,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结果
优点
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存在较多差异,传统变量抽样只需较小样本规模即可
关注总体的低估,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更加合适
需要在每一层追加额外的样本项目时,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扩大样本规模
需要分层
对零余额和负余额项目的选取,传统变量抽样不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缺点
计算复杂
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
存在非常大的项目或者总体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存在较大差距,且样本规模较小,此时正太分布理论不适用
不存在错报,差额法和比例法可能无法适用
常见方法
均值法
计算样本审定金额平均值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估计总体金额
样本审定金额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总体错报
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差额法
计算样本平均错报
(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总体错报
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估计总体金额
总体账面金额-推断总体错报
比率法
计算比率
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估计总体金额
总体账面金额✖比率
推断总体错报
总体账面金额-估计总体金额
计算错报永远是账面价值-审定金额 永远时用样本去推断总体
如果未对总体分层,一般不采用均值法
因为会受到极端值影响,或者扩大样本规模减少极端值影响
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或误拒风险
反向变动
实务中,CPA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在5%-10%
设计样本时,对细节测试误拒风险的关注度比控制测试中的信赖不足风险更高
因为控制测试替代程序较容易实施,成本较小
可容忍错报
反向变动
能接受的最大程度的错报
通常低于或等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预计总体错报
同向变动
不应超过可容忍错报
若预计总体错报很高,则实施细节测试时需要对总体实施100%检查或使用较大的样本规模
总体规模
几乎没影响
总体变异性
同向变动
衡量变异程度的指标时标准差
控制测试、货币单元抽样不需要分层
控制测试为定性分析,分层不存在适用条件
分层
前提
总体项目存在重大变异性
作用
降低项目总体变异性,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减少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总体被适当分层时,各层样本规模的汇总数通常小于在总体不分层情况下确定的样本规模
分层依据
通常为账面金额
对某一层的样本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只能用于该层。总体错报应加和每一层的错报金额
确定样本量
公式法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总体账面金额
剔除单个重大项目后的总体金额
该公式已考虑抽样风险
该保证系数与后面推断总体错报的保证系数不是同一张表,注意区分
选取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再对剩余项目选取样本,或分层后将样本规模分配至各层
未检查项目
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一个道理
分析原因
是否需要调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或考虑舞弊风险
不会影响样本评价结果
不需进一步检查
未检查项目的错报可能会导致该类交易或余额存在重大错报
实施替代程序
无替代程序
直接视为错报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错报
推断的错报是对总体错报的最佳估计
期中实施细节测试用到的审计抽样,其样本评价结果只能用来推断该细节测试之前的总体错报,CPA需要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定能否将期中样本结论合理延伸至期末
不能根据未回函的消极函证推断总体错报
因为 消极函证可能对方没收到
如有分层,总体错报为各层的错报金额合计加上个别重大项目的错报金额合计
货币单元抽样
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选样间隔,推断的错报就是总体错报
因为该逻辑单元一定会被选取100%检查,因此查出的错报就是事实错报
逻辑单元即为样本
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不考虑抽样风险)
计算该逻辑单元错报百分比
错报百分比乘以选样间隔
得出该逻辑单元推断错报
加和所有逻辑单元的推断错报与个别重大交易的事实错报,即为总体错报
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考虑抽样风险)
基本精确度
选样间隔✖保证系数0
即样本中高估错报数量为0时的保证系数
样本中存在错报百分比在100%以下,且存在事实错报
事实错报与推断错报要分开计算
计算各个样本的推断错报
错报百分比✖选样间隔
将各个样本的推断错报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排序后的推断错报分别乘以 保证系数增量
分别乘以表中第一个保证系数增量(保证系数1-保证系数0)、第二个保证系数增量(保证系数2-保证系数1)...
总体错报上限=上述金额+事实错报+基本精确度
细节测试中,评价样本结果时,是推断的总体错报减去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后,将调整后的推断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去比较
统计抽样
总体错报上限低于可容忍错报
接受
不存在重大错报
总体错报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错报
不接受
存在重大错报
非统计抽样
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
接受
不存在重大错报
推断的总体错报大于、等于或接近可容忍错报
不接受
存在重大错报
不大不小
职业判断
推断的错报大于预计总体错报,说明其中的抽样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需要扩大测试范围
CPA还应将该项目排除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事实错报后的推断错报 与其他项目的事实错报和推断错报汇总,判断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无论样本结果是否表明错报总额超过可容忍错报,CPA均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