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思想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内容,包含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编辑于2022-03-23 11:25:33毛泽东思想
历史地位
形成和发展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形成
成熟
继续发展
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基本点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国家战略和外交工作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核心 基础)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独立自主(立足点 具体运用)
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依据
国 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
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总路线内容
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动力
动力包括()()()() 最基本的动力() 革命主力军() 最可靠的同盟军() 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 可靠同盟者() 动力之一;两面性()
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
革命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基本纲领
政党的纲领
①是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
②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政治
国体
政体
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文化纲领
道路和经验
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提出
斗争实践
1938六届六中全会
形成的必然性
①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农业大国
②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
❶近代中国
❷广大农村
❸全国革命形式
❹红军的存在
❺党的领导
内容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①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②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①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②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革命道路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大法宝 《〈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
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 的统一战线
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实践: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实践经验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
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建设人民军队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❶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❷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❸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②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❶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❷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❸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③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1942延安 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
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③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基本方针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方式:“团结——批评——团结”
意义
中共七大
丰富经验
①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②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③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④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理论意义
1.❶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❷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❸科学地回答可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 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2.在其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3.❶鼓舞和推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他们反帝斗争信心, ❷增强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是过渡性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主要的三种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两个阶级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过渡时期总路线
提出
1949七届二中全会 “两个转变”
1952酝酿
1953正式提出 过渡时期 总路线和总任务
内容:“一化三改造”
一化:生产力(包括)
三改造:生产关系(包括)
理论依据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列宁设想
七届二中全会
1953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为 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学习和宣传提纲》
①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②我国有及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社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改造道路
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后 农民有积极性
❶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提出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积极性
❷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积极性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 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 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 的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三个阶段
❶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
❷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❸发展高级社
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的步骤
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②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③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
能够赎买 的原因
❶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❷中共与民资长期 的统一战线关系
❸国家统购统销 及群众监督等因素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 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初级形式内容、 高级形式内容
三个步骤
❶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❷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❸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
社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确立
1956,三大改造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依据
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前提
②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③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一步改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4·04-05 《论十大关系》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大关系
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⑥汉族和少数名族的关系 ⑦党和非党的关系 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⑨是非关系 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 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 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0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两类社会矛盾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性质完全不同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解决 方法
→分清敌我的问题
→分清是非的问题
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的总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正确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学说
①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③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发展思路:“两条腿走路”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①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②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④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⑤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必
⑥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初步探索的意义 和经验教训
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大路建设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