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们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尤其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知识点众多,背记困难。今天给大家分享作者自用整理的思维导图,内容详尽,考试复习必备,赶快收藏起来吧,喜欢的话可以点个赞噢!
编辑于2019-10-15 03:17:57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开始侵华到全面侵华
抗日战争历史阶段的划分
1931—1937年为局部抗战时期
1937—1945年为全面抗战时期
局部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占东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图华北
1935年,华北事变,“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全面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1931年后,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
2.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时期的努力
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2年1月,支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1933年5月,冯玉祥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1月,福建事变
一二·九运动
1935年8月1日发表《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6年5月,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抗日反蒋”口号
9月1日明确了党的总方针“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当时诗句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基本和平
1936年12初,蒋介石到西安,逼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
12月12日凌晨,无奈之下,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党确定了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9月22日国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比较,新的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发复杂的阶级矛盾,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国共双方有女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民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国各党派一支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及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3. 国民党与抗战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正面战场的胜仗
台儿庄战役等
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三股势力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的分裂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路线,即人民的战争(1937年8月,洛川会议)
采取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至6月间《论持久战》)
从中日双方的对比看,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
抗战的发展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战略相持,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敌后战场的胜利
最初的直接配合(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国共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
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中国战场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原则:独立自主
①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③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I结的方针
针对国民党的分裂行径,共产党提出的口号:“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①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②尊重他们的利益;③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步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美英派
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方面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经济方面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积极性,1942年开展大生产运动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方面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8月延安自然科学院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文化各界抗敌协会相继成立
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阐明
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最后,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整风运动的开展
整风运动的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的以整顿学风
是中国共产党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主观主义的实质
理论脱离实际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对学风问题的理解
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对整风运动的评价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中共七大
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形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4月20日,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
5.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