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等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消食药——凡以消导食积,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此篇详细的总结了消食药的分类有山楂,麦芽,神曲。菜菔子,金内鸡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
开窍药,相信总结了开窍药的概述,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性味归经。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药理学的知识点~
平肝息风-- 用于高热痉厥,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癫痫发狂。长于清肝泄热,息风止 痉,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概述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多具有辛味,性能发散,主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散解表作用
3,分类,功效及适应症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作用;发散风寒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作用;发散风热
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及应用; 发汗散寒--用于风寒表实证,为发汗峻药。 宣肺平喘--用于各种喘咳气急病证。 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2-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虚喘等均当慎用。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 发汗解肌--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虚皆宜。 温通经脉--用于风寒湿痹,经寒瘀滞,痛经闭经等。 助阳化气--用于胸痹,水肿及脉结代。 平冲降气--用于奔豚气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 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等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证 性气和胃--用于脾胃气滞证 解鱼蟹毒,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治鱼蟹中毒,可单用至30-60克。
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温中止呕--用于多种呕吐证。有呕吐圣药之称。 化痰止咳--用于风寒咳嗽 解鱼蟹毒--本品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风--用于外感表证。 透疹--用于风疹瘙痒,麻疹透发不畅。 消疮--用于疮初起有表证。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止血宜炒炭用。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与应用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止痉--用于破伤风。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姜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长于治疗上半身风湿痹痛,治疗太阳头痛。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克
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及鼻渊头痛之要药。 宣通鼻窍--用于鼻塞,鼻渊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 效忠排脓--用于疮疡肿毒。
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能外散风寒,内能化饮。为治寒饮咳喘之要药。 祛风止痛,通窍--用于头痛,牙痛,痹痛,鼻渊。 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本品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
用法用量;煎服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注意用量,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干咳等忌用。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藜芦同用。
藁本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肝经
功效与应用 祛风,散寒--用于外感风寒,巅顶头痛。 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善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尤其颠顶头痛为首选。
苍耳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与应用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 为治鼻渊之要药。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辛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发散风寒--用于风寒头痛鼻塞 宣通鼻窍--用于鼻渊头痛 为治鼻渊之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臭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入煎剂宜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