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症原虫
人体寄生虫学的疟原虫部分的知识点归纳,包含概念、红内期表现、生活史、致病、免疫、诊断、流行、治疗等方面。
编辑于2022-04-04 23:39:36症原虫
概念
性质
顶复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
类型
间日疟原虫Pv
恶性疟原虫Pf
三日疟原虫Pm
卵形疟原虫Po
特点
子孢子——感染阶段
红内期表现
间日疟原虫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胞核小,胞质少,淡蓝色,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
无疟色素
侵入RBC的1/3
一个RBC内一个
摄食时伸出伪足捕获Hb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细胞核变大——为分裂做准备
RBC体积↑,颜色变淡
棕黄色疟色素
红色薛氏点——纳虫空泡延伸到红细胞膜的囊泡状结构,含疟原虫抗原
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
核分裂,胞质未分裂
薛氏点仍在
成熟裂殖体
核数量↑,平均约16个
胞质包裹每一个胞核——裂殖子
裂体生殖——从环状体到大滋养体,再到成熟裂殖子,直到裂殖子散落出来的整个过程
RBC破裂
疟色素集中成团
配子体
雌配子体
虫体较大, 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而偏位
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稀薄 ,疟色素少而细小,核质疏松、较大、居中
恶性疟原虫
非洲流行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体积小,RBC的1/5
数量多,RBC内可以多个
核数目≥1
摄食时伸出伪足捕获Hb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隐匿在血窦、微血管
后期感染外周血内不可见,无症状。配子体才重新发现
体小,圆形,胞质深蓝色
黑褐色疟色素,集中
紫褐色茂氏点——同薛氏点
配子体
雄配子体
腊肠形
末端钝圆
胞质蓝色较浅
核疏松,淡红,居中
黑褐色疟色素,集中
雌配子体
新月形
末端较尖
胞质蓝色
核结实,深红色,居中
黑褐色疟色素,核周
生活史
红外期(肝细胞内)
裂体增殖
只有一代
子孢子类型
速发型子孢子Ts
快速进入肝脏
迟发型子孢子Bs
缓慢进入肝脏
间日疟/卵形疟
红内期
重要致病阶段——大量RBC破坏,周而复始
免疫溶血
脾功能亢进
贫血
按蚊体内
只有配子体才能存活
蚊胃内——配子体产生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合子→动合子
动合子穿胃壁→胃基底膜→形成圆球形的卵囊
卵囊内进行孢子增殖——子孢子
致病
潜伏期
子孢子进入人体至疟疾发作的间期
红外期+前几次红内期
发作
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及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发热机制
多次红内期的裂体增殖→血中原虫密度达阈值
裂殖子散落,RBC崩解→大量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变性的Hb和RBC碎片入血→吞噬细胞→内源性热原质↑
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代谢物→PO/AH→发热
出汗机制
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发热作用↓→大量出汗散热→体温恢复
发热一次的实质就是疟原虫红内期增殖一代的过程
间日疟/卵形疟48h
恶性疟36~48h
危害最大——RBC各期都能侵入
三日疟72h
疟疾发作次数主要取决于患者治疗适当与否及机体免疫力增强的速度
再燃
初发停止后,无再感染,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
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
复发
症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与迟发型子孢子有关(间日疟、卵形疟)
红内期疟原虫全部消灭
未经蚊媒传播感染
表现
贫血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免疫病理损害
脾肿大
表现
早期为充血\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增生
晚期脾包膜增厚、纤维化(不可恢复)、质地变硬
血中IgM↑
并发症
肝肿大、门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巨脾症
经典
热带巨脾综合征——非洲或亚洲某些热带流行区
凶险型疟疾——恶性疟多见
脑型CM最常见,致死率高——恶性疟最常见
CNS症状明显——剧烈头痛,昏迷,澹妄,抽搐,惊厥,体温↑
CK学说,阻塞学说
其他
胃肠型
超高热型
厥冷型
免疫
先天免疫
Duffy血型抗原阴性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
获得性免疫
具有种、株、期特异性
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能抵抗重复感染并使体内疟原虫降至较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杀灭疟原虫后,免疫力逐渐消失
免疫逃避
诊断
病原检查
外周血涂薄血膜和厚血膜,姬姆萨染色后镜检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完整,典型,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密度低时易漏检
厚血膜——原虫集中,易检获,但原虫形态改变,鉴别困难
免疫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流行
传染源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
可经输血传播
流行地
非洲流行率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
传播媒介
按蚊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
易感人群
儿童及外来的无免疫力的人群
因素
自然——温度、雨量
社会——政治、经济、卫生水平、人类的活动
防治
治疗、灭蚊、防护三结合
治疗
间日疟、卵形疟须服用杀灭红外期的药物以防复发
杀灭红内期——磷酸氯喹、咯萘啶、青蒿素等
杀灭红外期和配子体——伯氨喹啉、乙氨嘧啶等
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的防护——乙氨嘧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