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知识总结,主要内容有:隋的统一和灭亡、开通大运河、科举制、隋的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政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知识点有揭开情绪的面纱、品出情感的韵味等,适用于考试复习的同学们!
七下人教版道法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知识总结,包括: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七下人教版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总结,包括:第一节位置与范围和第二节自然环境。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隋唐时期
隋朝
隋的统一和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即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影响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巩固中央集权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成为疆域广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原因
1.为了加强南北沟通。
2.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3.个人享乐。
统治者
当时的统治者是隋炀帝杨广。
总结
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涿州、余杭(北京、杭州)
三个作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四段水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
积极:加强了南北沟通。
消极:滥用民力,满足皇帝的需求。
科举制
利弊
利:
1.公平公正
2.社会阶层流动,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3.提升官员素质
4.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5.加强皇权
建立过程:
①考试----->隋文帝
②正式建立----->进士科的建立----->隋炀帝
隋的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
标志
618年,隋炀帝被刺杀,隋亡。
唐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平定全国。
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即为唐太宗。
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改革措施:
1.完善“三省六部制”。
2.增加科举制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女皇帝武则天
1.改国号为“周”。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开元盛世
唐玄宗时武则天的孙子,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年号:
前期:开元
后期:天宝
影响:开元盛世----->鼎盛时期
盛唐气象
经济发展:
1.农业:
①改进技术
②发明重要生产工具
③兴修水利
2.手工业:
①蜀锦
②陶瓷器(土壤南青北白)
3.商业:
①国际大都市(市坊分开----->重农抑商)
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玄宗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
2.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北)、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南)。
3.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友好往来)
吐蕃统治者:松赞干布
开放的社会风气
妇女地位高
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书法:柳公权、颜真卿
画作:阎立本、吴道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
身份:使节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内容:建筑、文字、服饰
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鉴真东渡
鉴真与754年抵达日本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强盛后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占唐朝进口首位。
玄奘西行
目的地:天竺
作品:《大唐西域记》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阶级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时间:755年~763年
3.影响: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转衰。
②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③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结果:失败(朱温导致)
唐朝的灭亡
朱温907年灭唐,建立后梁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节度使
三省六部制
①南梁北运
②地理条件限制:中国没有南北走向的大河
南北沟通
北方:政治军事中心
南方:粮食产区
开皇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