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学习指导
对学习实质的认识:人类学习的实质应该是替代学习-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生学习指导
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顺序化划分
信号学习。刺激-强化-反应(经典性条件作用)
刺激-反应学习。情景-反应-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
连锁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刺激-反应
言语联结学习。言语连锁化
辨别学习。学会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做出相应反应
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规则或原理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
解决问题学习。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定义类】——解决“是什么”问题
智慧技能学习【措施类】(单个)——解决“怎么做”问题——举例:怎样将培养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认知策略的学习(多个)——注意、学习、记忆、思维——举例:如何有效复习,如何高效转化上课内容;背书、做笔记、刷题
动作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举例: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
态度学习(情感领域):含义:对人、事、物、己的反应倾向——分类:1.家庭VS其他社会关系;2.对活动伴随的积极情感、喜爱的情感;3.有关个人品德,如热爱国家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1.机械学习【含义: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语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2.有意义的学习【含义: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色联系】
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教师按部就班,学生无需将内容扩展】2.发现学习【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后教师传授知识】
阿瑟.雷伯的学习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普洛夫(狗)、桑代克(猫)、华生、斯金纳(小老鼠)、班杜拉(崽)——核心观点: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实验内容: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实验
主要规律:1.获得和消退——获得:条件反射(听到铃铛-流口水);消退:摇铃铛-不给食物-次数多了-不流口水(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与分化——泛化【单-多】对与条件相似的反应一致-举例:摇铃(叮铃铃)-狗流口水;分化【多-单(区别性、针对性)】选择性强化和消退对条件刺激(相似)做不同反应 3.信号系统理论——第一信号系统【作用于感官】-“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运用语言和文字为条件】-“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联结-试误说)
实验内容:饿猫打开迷箱实验
对学习实质的认识(试误说)——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1.准备律:学习过程中已准备好,实现则满意,不实现则烦恼; 2.练习律:经常练习和运用,强化学习内容——联系后马上做题巩固 3.效果律:行动得到满意结果则强化行动——得到表扬后会继续努力,争取再得到表扬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对学习实质的认识: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其中,强化是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
正强化【给愉快的刺激,行为频率增加】实验1——放A,按杆,掉食物-按杆频率增加
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行为频率增加】:实验2——电网通电,放A,按杆-断电2秒,按杆频率增加——举例:犯人出狱,不再违法:1.坐牢(厌恶刺激);2.出狱(撤销厌恶刺激)=不用坐牢;3.不再违法=合法行为增加
消退【没有任何强化物,行为频率降低】:实验3——放A,拉杆,无反应,按杆频率降低
惩罚【给厌恶刺激,行为频率降低】:实验4——放A,按杆-通电2秒,按杆频率降低——正惩罚:言语斥责、批评;负惩罚:减少零花钱、不给玩游戏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内容:1组小朋友看暴力视频-出房间后-暴力对待娃娃;2组小朋友看正常视频-正常对待娃娃
对学习实质的认识:人类学习的实质应该是替代学习-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
强化类型: 1.直接强化:学习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收到强化——举例:明明扶老奶奶过马路,受到表扬,再扶; 2.替代强化:学习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收到强化——明明看到红红扶老奶奶过马路收到表扬-明明也扶; 3.自我强化:学习者依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而进行的强化——举例:自己制定奖励标准。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引发作用)
2.指向功能(定向作用)
3.维持功能(维持作用)
4.调节功能(调节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形曲线:任务较难,最佳动机则相对较低;任务简单,最佳动机则相对较高。【动机:行动的目的性、意愿程度强度高低】
举例:数学竞赛中,A、第一名(付出的时间、精力、要求)高 B、第二命(时间、精力、水平)低;作业简单就会愿意主动去做。【注意: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分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划分)
2.高级动机与低级动机(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划分)
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划分)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内部】1.认知内驱力:源于求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关键词:兴趣、自己喜欢】 【外部】2.自我提高内驱力:源于对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成就); 【外部】3.附属内驱力:源于对获得重要他人认可的需要;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低级的需要不被满足,高级的需要不会实现——【记忆口诀:“李安蜀中知美食”-理安属重知美实】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默里、麦克利兰、阿特金森 (1)趋向成功(力求成功者):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具有现实挑战性和实现性; (2)避免失败:选择非常容易/难的任务——举例:选择过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会找到借口以减少失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