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绪论思维导图,包括唐代文学繁荣的影响因素、唐代文学风貌与地位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隋唐五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影响因素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
国力强大
华夷如一: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态度
文学艺术
风俗习惯
生活趣味
男女地位较为平等
促进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多样化
士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前期)
多种入仕途径:寒门进入文坛,文学范围广
士人恢弘的胸怀、气度、抱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功名心重,文学(特别是诗)有昂扬情调
恢弘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
史学:八史修撰;史家谈论文学
书法:自由纵姿的气象
绘画:诗画通融
音乐舞蹈:产生“词”
(二)唐人的生活
漫游之风
名山大川:山水田园诗;道教信仰
边塞:边塞诗
通都大邑
拓展文学题材
入幕:主要仕途经历
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
读书山林之风
审美趣味、清幽明秀格调
贬谪
生活、情调意境:丰富多样的内涵
不同层面丰富唐文学内涵,构成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三)佛、道的影响
儒: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
入世进取精神
释、道: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和方式
佛教: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
直接讲佛理
禅趣、禅机
空寂、明净和平、淡泊而深厚
诗僧
王梵志诗:世俗生活(底层贫困与不幸)、佛教思想(劝人为善)
寒山诗:世俗生活、求仙学道、佛教(禅机禅趣)
士人与佛教广泛联系
俗讲与变文
新文体,拓广文学体裁
丰富心境表现
道
道家:返归自然
无为到进取
道教:神仙思想
丰富唐诗想象,浪漫色彩
二、唐代文学风貌与地位
(一)唐文学的繁荣
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
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初90年左右: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表现领域上拓广题材与作者范围;情思格调上南北文学融合;诗体上律诗出现
初唐四杰
沈宋
陈子昂
2.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
山水田园诗:王孟(静谧明秀)
边塞诗:高岑(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名家辈出
李白(豪放飘逸)
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3.天宝后期、安史之乱:开辟诗歌新天地
杜甫: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叙事手法写时事
大历诗人:寂寞情思,骨气顿衰
韩孟诗派:怪奇
元白诗派:通俗
4.长庆以后:最后的辉煌
杜牧
李商隐: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朦胧情思与境界
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
朝着诗歌自身艺术特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
唐朝散文的发展
1.唐初近百年:骈体主导
2.天宝后期:提倡古文,但空言明道
李华、萧颖士等
3.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古文运动,散体取代骈体
韩愈、柳宗元
文以致用
虽言复古实为革新(丰富散文艺术表现技巧)
4.晚唐:散体文走向低潮,骈体发展
唐朝赋的发展
多为小赋,体式多样:诗体赋、文赋等,大量律赋
题材广泛:写景、咏物、赠别、讽刺小赋(晚唐)
诸文体之综合:文体渗透融合的阶段
新文体的发展
传奇小说(开元天宝初兴,中唐兴盛,晚唐衰落)
作意、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
题材多样化、人生情趣、史传笔法、散体文言
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成熟的标志性
俗讲和变文
便于讲唱佛经,通俗文学的性质
词(中唐兴起,晚唐五代繁荣)
西蜀花间词:绮糜侧艳、欢娱消遣
南唐词: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扩大词的境界;李煜
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地位
富于理想色彩,抒情、外向
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一次大繁荣
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新领域、为下一次繁荣做准备
律诗成为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
散文改革为宋代所发扬
唐传奇使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人情味、情节构造、人物塑造影响宋代话本小说
词的开端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