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一次读到文天祥的这一首《过零丁洋》。我不禁心潮澎湃,体内热血沸腾。
纵观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夏商周到如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
他,身处最混乱的战国时期,却拥有着一颗最坚定的心。他多次上谏,力求治国以德,却得罪了官场上的权贵,被流放异地。但他却毫不后悔写下了闻名于世的《离骚》。在祖国灭亡之后,投汨罗江以死明志。他便是屈原,他为了国家不沦陷,就算死也要上谏楚国君主。这便是爱国。
如果说屈原的爱国轰轰烈烈,那么苏轼便是另一种感觉,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外人看见的或许只有他的闲情雅致,却不知苏轼的内心渴望着报效祖国。他与当地的百姓一起谈论国家政策,一心为百姓服务,深得老百姓的喜爱。有时多为百姓着想,这也是爱国。
清朝,一个风云莫测的王朝,清末那段黑暗的时期。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企图拖垮清王朝,但那一个人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用了23天的时间销毁了全部的鸦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帝国主义证明大清王朝是列强们惹不起的。他的这一份爱国情怀难道还不够高尚吗?
古人的爱国举动让人敬佩,然而现今的人们也拥有着爱国的情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在文革时期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写出了一篇篇讽刺社会黑暗的文章,他深知自己将会受到迫害,但他仍然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未来而知难而进。《论雷峰塔的倒掉》与《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两篇文章无不彰显出鲁迅先生对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诠释者的批判与揭露,揭示了当时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必将灭亡的这一历史规律。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维护着百姓,拯救着国家。这是爱国。
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长河尽管绵长蜿蜒,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翻开历史泛黄的史册,望向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情思已早已融化,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永不褪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遥远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着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传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夺来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作为中华的儿女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从身旁的每一处做起,弘扬中国魂,魂系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