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宋元)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历史宋朝和元朝时期的思维导图,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方面进行归纳。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等等
明朝的灭亡: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等等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七下历史
五代十国
宋
政治
经济
农业
粮食作物: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流和太湖流城一带称为中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手工业
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锦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
江西景德镇,五大官窑(河南汝窑,河北定窑,钧窑,哥窑,官窑)
造船业
广州
泉州
明州
大商港
商业
商业城市
开封(北宋)
杭州(南宋)
地点
市纺不分(城市)
草市(乡镇)
时间
早市
夜市
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
纸币
北宋四川地区—交子(世界最早)
南宋—会子
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都市生活
新兴阶层:市民阶层
瓦子(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勾栏(演出)
文化
戏剧:主要表演形式—杂剧
传统节日:春节(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
宋词
苏轼—北宋-豪放派
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史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
科技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泥活字)
发展:隋唐雕版印刷术——泥活字——木活字——元——王祯转轮排字法——元中期铜活字
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
发展: 战国“司南”——宋指南针
影响: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发展:唐火药——唐末运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元发明火统
影响: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力欧洲社会的变革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元
蒙古政权
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形成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员,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灭南宋
1279年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文天祥,陆秀夫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交融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政治制度
中央
枢密院——军事
中书省(六部)——行政
御史台——监察
腹里:山东、山西、河北
地方
行省制度
边疆的管理
台湾——澎湖巡检司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西藏——宣政院,宣慰使司都都元帅府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1.驿站比较发达 2.航海造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手工业兴盛 6.商业贸易繁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