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 遗传
2. 环境
3. 教育
4. 主观能动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神经
运动
生殖
枕颞顶额
2.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或临界期,指的是儿童各个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
第二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
2. 直观性
3. 发展性
4. 教育性
5. 系统性
6. 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况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观察对象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征的方法。
观察法注意事项:
1. 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 观察时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 对儿童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
4. 儿童的行为不稳定,观察应排除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
实验法: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并通过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儿童被试某些心理活动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儿童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有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第三课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和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弗洛伊德
口腔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6-11
生殖期12岁以后
埃里克森
信任对不信任0-1学前初期
自主对羞怯1-3儿童早期
主动性对内疚3-6学前期
勤奋对自卑6-12学龄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青年初期
亲密对孤独18-25青年晚期
繁殖对停滞25-65成年中期
自我完善对绝望65-死亡老年期
华生
行为主义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
斯金纳
行为主义理论
小白鼠实验
班杜拉
观察学习的过程
1. 注意过程
2. 保持过程
3. 动作再现过程
4. 动机过程
皮亚杰
感前具形(爱奇艺)
图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同化指主体将外界刺激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中,是个体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通过教育或儿童通过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高尔顿(达尔文的表弟)——遗传决定论
两观一展教育系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