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休克
外科零笔记总结:休克总论,休克的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休克的并发症等
编辑于2022-04-20 17:08:46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1. 甲状腺疾病:主要介绍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等一些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1. 甲状腺疾病:主要介绍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等一些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知识
外科休克
总论
本质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前负荷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氧气供给不足或需求增加,产生炎症介质
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失血性休克)
感染中毒性休克
对体内脏器和微循环威胁最大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特征
早期促炎介质+晚期抑炎介质释放不平衡导致MODS
休克病人微循环的三期变化
人体微循环占总循环量的20%
代偿期:暖休克
早期:微循环收缩期 失血量占总血容量<20% (500-800ml)
特征:只出不进
诊断:心率快<100次/分,收缩压>90mmHg,神志清楚
生理改变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心跳加快、心排量增加,维持循环相对稳定
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感受器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呼吸性碱中毒,兴奋烦躁
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胃肠等)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目的是防止重要脏器(心、脑)供血减少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使外周阻力和回心血量有所增加
治疗:补液,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失代偿期(抑制期):冷休克
中期:微循环扩张期 失血量占总血容量20-40% (800-1600ml)
特征:只进不出
诊断:心率快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神志尚可
生理改变
微循环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道开放导致灌注不足
组织缺氧,乳酸增多,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开始释放舒血管介质(组胺、缓激肽等)
输血管的介质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后括约肌对这些物质敏感度低,仍处于收缩状态,导致微循环只进不出
淤积在微循环内的血液,使静水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上升,导致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导致恶性循环
治疗:补液+输血(悬浮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
晚期:微循环衰竭期 失血量占总血容量>40% (>1600ml)
特征:不进不出
诊断:心率快>120次/分,收缩压进一步降低,神志模糊,出现昏迷
生理改变
组织缺氧,乳酸增多,代谢性酸中毒,瘀滞在微循环中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微血栓
由于缺少组织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细胞内溶酶体破裂导致细胞自溶,并且损伤周围其他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功能损伤
易发生DIC
检查
休克的一般监测
记忆口诀:神、色、脉、压、尿
精神状态:反应脑灌注情况
皮温和皮肤色泽:反应体表灌注情况
手法:轻压指甲盖局部暂时缺血苍白,松压后完全恢复正常,表明末梢循环恢复
心率和血压
心率代偿性升高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
血压下降作为休克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反映休克最敏感的指标
休克指数(SI)=脉率/收缩压
<0.5为正常
>1.0为休克:失血量1000ml
>2.0为严重休克:失血量3000ml
尿量:反映肾灌注情况
最能反映休克治疗效果的指标:尿量>30ml/h,表示休克纠正
对比记忆:见尿补钾(尿量>40ml/h)
血压正常但出现尿量减少,低比重尿,提示:急性肾衰竭
休克的特殊有创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
中心静脉压的压力变化一般比动脉压的变化早,更及时的监测患者病情
中心静脉压指人体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以及右心房的压力,正常范围:5-10cmH2O
中心静脉压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等因素的影响
CVP<5cmH2O:血容量不足
CVP>15cmH2O:肺循环阻力增大、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收缩
CVP>20cmH2O: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毛细血管或动脉楔压(PCWP):反映左房压
反应休克最敏感的指标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是利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又称肺动脉导管或漂浮导管)测得的指标,可以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正常范围:6-15mmHg
PCWP小于15mmHg,一般无肺充血
PCWP在15~25mmHg,肺充血明显
PCWP在25~35mmHg为间质性肺水肿,X线胸片可见Kerley B线
PCWP大于35mmHg会呈现出急性肺水肿
左房压>18mmHg表明心衰
动脉血液乳酸测定(Lac):反应组织灌注
乳酸的水平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4mmol/L并且持续2天以上,提示预后不佳
持续高乳酸血症往往表明病人的死亡率增加
DIC的监测
血小板计数<80×10九次方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照组延长>3s
3P实验阳性(鱼精蛋白试验):DIC病人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血涂片:破碎红细胞>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5g/L
DIC(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
诊断指标
血小板计数<80×10九次方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照组延长>3s
3P实验阳性(鱼精蛋白试验):DIC病人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血涂片:破碎红细胞>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5g/L
5项中有3项异常即可诊断
分期
高凝期
诊断:透明微血栓形成,水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激活变成非水溶性的纤维蛋白
治疗:肝素抗凝
消耗性低凝修复期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导致出血
治疗: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禁用肝素抗凝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纤维蛋白网被大量溶解,抗凝物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大量形成
休克的继发性损害
肺
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复苏过程中,大量应用库存血会导致肺微循环栓塞
可导致肺泡萎缩、肺不张、肺水肿,肺内分流和无效腔通气增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死亡最主要原因)
肾
血压下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肾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脏滤过率下降,发生少尿无尿
肾小管缺血坏死,发生急性肾衰
脑
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导致脑缺氧
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肿胀
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易发生脑疝
心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引起心肌局灶性坏死
电解质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胃肠道
肠系膜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极高,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可减少70%
肠粘膜上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受损,导致肠道内菌群移位,可经门静脉、淋巴管向全身转移,形成肠源性感染
肠源性感染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这是休克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休克的治疗
低血容量休克
例子:脾破裂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补液升压抗休克,纠正酸碱失衡
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收缩剂,尤其适用于肾功能损伤患者
感染中毒性休克
例子:胆管结石继发感染导致中毒性休克
PTCD+抗休克+抗感染+防止酸中毒
无论何种休克,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的最关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