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了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成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家地位:任人宰割到独立自主
人民地位:遭受压迫到当家做主
国内: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外: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祖国大陆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抗美援朝
背景:
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直接原因)
结果: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意义:
国内: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法律依据: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实施: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成果:
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
(1)政治: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
全面抗战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到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到1945年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到1949年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社会
1840年到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到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