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氧气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氧气的思维导图,其中包含了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实验室制取氧气、主氧化和燃烧的内容。
政治必修一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半封建:形式上,封建占主导地位,实际近代化资本主义发展,半殖民地:形式上,国家独立,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受控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红磷(P)在空气中与氧气(O)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科学方法:
转换法
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材料要求:
只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成固态或液态
铁不行的原因
铁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硫不行的原因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木炭不行的原因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误差分析:
结果偏大(>1/5)
点燃红磷后深入集气瓶中过慢,使瓶内的空气膨胀溢出,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增大
点燃过程中未夹紧止水夹,导致瓶内空气膨胀从导管口溢出,气体总减少量增大
结果偏小(<1/5)
红磷量不足(不纯),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装置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是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管中有残留空气
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183℃ 淡蓝色液体 -218℃ 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无味
不易溶于水
比热大
密度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
无可燃性
助燃性
氧化性
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磷在氧气烧燃烧(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用途
呼吸
炼钢
气焊
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黑色不溶于水固体)+氧气【吸热反应】 #棉花防止堵塞导管
氯酸钾(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白色固体可溶于水)+氧气
过氧化氢(无色溶液)-(二氧化锰)→水+氧气
实验步骤:
①查 ②装 ③定 ④点 ⑤收 ⑥离 ⑦熄
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
一变
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二不变
质量不变
化学性质不变
氧化和燃烧
氧化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铜和铁等金属表面生锈,这些氧化反应进行的非常缓慢, 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可称为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咋反应剧烈,如物质的燃烧等,可称为剧烈氧化
燃烧
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质和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的定义: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无烟煤
700℃~750℃
燃烧的条件
同时满足
一是有可燃物
二是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自燃的定义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灭火与救火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电器设备着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贵重物品,精密仪器仪表,图书档案
油锅着火:用锅盖或湿棉被盖灭
柴堆着火:用水浇灭
家电着火:用干粉灭火器喷灭
活泼金属着火:用水泥粉或沙土盖灭(不可用水或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换形式
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