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朝思维导图(袁行霈版本),主要内容有: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等人的古文;王安石的诗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
宋仁宗庆历前后,伴随政治革新运动,文学革新的思想更加自觉,韩柳古文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最早开创一代新风,提拔引荐众多文学家
文学革新的主张
与柳开、穆修等复古主义文论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的附庸不同,对文道关系有全新认识
首先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
其次文道并重,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的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此外还认为文有独立的性质
不盲目崇古,学习韩柳文从字顺的一面,矫正缺点
欧阳修对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西昆体 :华美密丽
太学体:矫枉过正,走上险怪艰涩的道路
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强化
古文
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充分显示,古文的叙事议论抒情功能很好融合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记叙文言之有物,散文有强烈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
辞赋
对前代的骈赋进行改造,去除排偶,限韵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创造文赋
四六
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从而注入新活力
平易纡徐的文风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委婉,创造了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雄肆和柳文峻切外别开生面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和平易的风格
提出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
有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
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避免枯燥
学李白语言的清新流畅与欧诗委婉平易相结合形成流丽宛转的风格
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的尝试和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虽沉沦下僚却关心时政,积极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
开拓题材:日常生活琐事(中晚唐也有但是没有形成风气)
在艺术风格上以平淡为终极目标,到达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偏离了唐诗的丰神情韵,平淡中有清丽
先导“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苏舜钦诗歌的奔放直率风格
早年慷慨有大志,抒发强烈政治感慨,被逐后诗多写愤懑之情
写景诗多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的壮伟力量
长篇古诗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
缺点:推敲裁剪的功夫略显不足,不够含蓄精炼
王安石等人的古文
王安石
风格:简洁峻切
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更注重社会功用,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说服力
短文直陈己见,不蔓不枝,短小精悍,有高度概括性,“瘦硬通神”
缺点: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艺术感染力不够
曾巩
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舒缓
王安石的诗歌
偏重抒写个人情怀,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
诗风在56岁退居江宁后发生较大变化,退出政坛后心情趋于平淡,诗风随之含蓄深沉
前期出色的是咏史诗,继承了左思,杜甫以来的借咏史抒发志向的传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新颖看法,抒发政治感情,体现了思虑深刻,长于议论的特征
后期有代表性的是写景抒情的绝句,“王荆公体”,描写细致,韵味深永,体现向唐诗的复归
王令:以抨击时弊,抒写远大抱负为主要内容,风格雄伟,语言奇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