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校教育制度
教招知识梳理-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影响学制的因素及现代学制的发展特征,学制的类型与发展。
编辑于2022-04-24 14:49:18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种种规范或规定
包括教育行政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狭义: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广义现代国家有关学校教育种种制度的总和
影响学制的因素及现代学制的发展特征
影响学制的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原有学制及外来学制
现代学制的发展特征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起智力开发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德国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
英国11年,意大利8年,法国10年,西德12年
美国11年,日本9年,苏联10年,巴西8年,中国9年,印度8年
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类型与层次多样化
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迅速发展
学制的类型与发展
欧美现代学制类型
西欧双轨学制
英国,前西德,法国
下延性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结构大学
上延性教育系统:自下而上结构小学
优点,学术水平高,有利于高素质人才
缺点:不利于教育普及,加剧阶级对立
美国单轨学制
美国现代学制最初:双轨学制
自下而上结构:小学、中学、大学
优点:有利于教育普及,具有民主性
缺点: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
苏联分支型
Y型学制,中间型学制
优点:有利于教育普及,学术水平较高
缺点:不够灵活,负担过重,计划统得过死,不利教学目的实现
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旧中国学制
壬寅学制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但未得到实施和推广
1902年8月15日,张百熙“上仿古制”
参照日本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旧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
癸卯学制
1904年,参照日本明治维新学制
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定学堂章程》
我国正式实施第一个学制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规定各级各类学堂的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把学校分为三段七级
最大特点: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到大学堂要二十一年,至通儒院要二十六年
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我国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迈出第一步
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标志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按照日本学制
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废除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
取消了读经课与忠君尊孔的内容,增加自然科学和美育的课程
重视生产技能的训练和实业学校的设置
属于单轨性质的学制
我国教育现代化程又迈出一步
壬戌学制
1922年,采用美国“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六三三学制”
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影响
初级小学四年(儿童六岁入学)为义务教育,高级小学二年,初中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
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
缩短小学修业年限,设置三年制综合高中
大学取消预科,职业教育自成系统,代替实业教育,课程无男女校的区别
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改革
1951年的学制改革,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文化大革命”的学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学制改革
1985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学制改革的重大事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指导原则: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依次推进
1993年的学制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专门规定的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第一部教育大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
从纵向看,主要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从横向看,主要是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四个体系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强制性
普遍性
基础性
免费性
义务教育:国家义务、学校义务、家庭义务、社会义务
义务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
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初次提出普及教育主张
德国成为推行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1902年,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提议和提出义务教育
1904年《癸卯学制》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
1906年《强迫教育章程》,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1911年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
1982年,《宪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2006年修订,提出免除学、杂费,2015年修改,提出教科书微利原则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概述
终身教育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处处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性
全民性
多样性
自主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从胎儿到坟墓到人生全程教育
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
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
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
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
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引发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
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引发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