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局部解剖上下颌骨
导图详细介绍了上、下颌骨的外形特点、结构特点、临床解剖特点以及血供、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上下颌骨的外形特点和结构特点是章节记忆重点。
编辑于2022-05-03 13:14:33骨
上颌骨
外形特点
一体
上颌体
前面(脸面)
眶下孔
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注射部位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于处
后面(颞下面)
上颌结节
翼内肌浅头的起点
牙槽孔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牙槽管的开口
上面(眶面)
眶下沟
前、内下通眶下管
眶下管
前段:上牙槽前神经
后端:上牙槽中神经
内面(鼻面)
上颌窦
翼腭沟
翼腭管
有腭降动脉和腭神经通过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四突
额突
参与构成泪沟
颧突
颧牙槽嵴(第一磨牙处)
腭突
与对侧形成腭中缝
腭穹隆(参与构成硬腭前3/4)
切牙孔(腭前孔)
位置
上颌中切牙的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上
切牙乳头深面
有鼻腭神经、血管通过
鼻腭神经麻醉
牙槽突
腭大孔
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
有腭前神经通过
结构特点
一突
牙槽突
特点:①终生变化 ②受压吸收 ③牵拉增生
牙槽窝
上颌尖牙牙槽窝最深,上颌第一磨牙牙槽窝最大
固有牙槽骨、筛状骨板、骨硬板指同一部位
厚度:腭侧>唇颊侧
牙槽嵴
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
一窦
上颌窦
开口于中鼻道
覆盖8765牙根
上颌6根尖距上颌窦最近
三支柱
尖牙支柱
鼻腭支柱
承受尖牙区咀嚼压力
颧突支柱
承受第一磨牙区咀嚼压力
受牙合力最大的支柱
翼突支柱
承受磨牙区咀嚼压力
翼上颌支柱
临床解剖特点
三个薄弱部位
第一薄弱线
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此骨折称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骨折线称为上颌骨Ⅰ型骨折线。
第二薄弱线
从鼻骨、泪骨和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此骨折称上颌骨叫LeFortⅡ型骨折,骨折线称上颌骨Ⅱ型骨折线
第三薄弱线
从鼻骨、泪骨、眶底和颧骨上方至蝶骨冀突,骨折线称为上颌LeFortⅢ型骨折线
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供丰富
骨内:上牙槽动脉
软组织血供
淋巴回流较广
感觉由上颌神经管理
下颌骨
颌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体积最大,面积最广
外形特点
下颌体(水平部)
外面
正中联合
颏结节
外斜线
有降下唇肌和降口角肌附着
下方有颈阔肌附着
颏孔
颏神经、血管通过
内面
上颏棘
颏舌肌起点
下颏棘
颏舌骨肌起点
内斜线
下颌舌骨线
下颌舌骨肌起点
上方:舌下腺窝
下方:下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后端:翼下颌韧带附着
后下:下颌舌骨沟
牙槽突
牙槽窝骨板厚度
下颌切牙、尖牙:舌侧>唇侧
前磨牙:颊侧=舌侧
磨牙:颊侧>舌侧
下颌下缘
圆钝,骨质密,是下颌区手术切口定点标志,颈部上界
下颌支(垂直部)
内面
下颌孔
前方
下颌小舌
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前上方
下颌内侧隆突
后上方
下颌神经沟
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
下方
下颌舌骨沟
有下颌舌骨肌神经、血管通过
翼肌粗隆
翼内肌附着处
外面
下颌外侧隆突
下颌支手术的标志
咬肌粗隆
咬肌附着处
下颌角
茎突下颌韧带附着
薄弱部位
四个边缘
上缘(下颌切迹)、下缘、后缘、前缘
喙突
肌突、冠突
内外有咬肌和颞肌附着
髁突
颏状突、关节突
髁突颈前方:关节翼肌窝
翼外肌下头附着处
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
结构特点
下颌管
厚度关系
下颌角和下8厚度相近
下颌支和下67厚度相近
下颌6到5下颌管从后内斜向前外侧,穿骨松质开口于颏孔
开口为牙槽孔
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
正中联合、颏孔区
下颌角、髁突颈
应用解剖
颞肌:喙突到下颌支的前缘
舌神经:在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舌侧骨面最近
腮腺: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与乳突、茎突之间
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①血供较上颌少,更易发颌骨骨髓炎
骨内:下牙槽动脉
软组织动脉:翼内肌动脉等
②淋巴回流:下颌下和颈深淋巴结
③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