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的结构:在立体异构中,一组特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上的几何布局;构型的转变总是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编辑于2022-05-03 14:59:57【生物化学】02_蛋白质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肽
肽的分类和命名
肽的分类
寡肽
2-10个AA
多肽
11-50个AA
蛋白质
50+个AA
有的肽为了提高稳定性,会对N端/C端进行特定修饰
肽的写法
从N端向C端
寡肽的理化性质
旋光性
各个氨基酸旋光度的总和
两性解离
小肽可计算,复杂的寡肽、多肽和蛋白质需实验
双缩脲反应
含两个肽键即可反应
水解反应
几种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核糖体上合成
不可能直接掺入D型氨基酸
通常是多肽前体,需进行切割才可获得寡肽产物
核糖体外合成
可直接掺入D型氨基酸
肽键可能不是α氨基与α羧基缩合成
基因组中无编码序列
蛋白质的多样性
根据所含肽链的数目
单体蛋白
一条肽链
多聚体蛋白
同源多聚体
异源多聚体
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10
根据形状
纤维状蛋白
球状蛋白
膜蛋白
非氨基酸成分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辅酶
结合较松,温和方法可分离
透析、超滤
辅基
结合较紧,有时甚至共价结合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氨基酸在多肽链上的排列顺序,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
测定方法
化学法
质谱法
若难以纯化,可测定其基因序列(注意内含子,翻译后加工)
需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97%+)
稳定一级结构的化学键:肽键
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不能随意旋转
约0.133nm长
多为反式,少数为顺式
催化肽键形成的肽酰基转移酶有立体专一性
顺式由顺反异构酶催化
一定与Pro的亚氨基有关
* X-Pro * Pro的肽键可顺可反
肽平面
与肽键相关的六个原子
二面角
与同一个Cα有关的一对ψ、Φ
* Φ:C-N * ψ:C-C * 肽键反式时均为180°,顺式时均为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定义
多肽链的主链部分在局部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折叠和盘绕
只靠氢键稳定,氢键供受体均在主链
α螺旋
提出者
pauling
参数
受体是n位O,供体是n+4位H
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
一个氢键的环内有13个原子
每个氨基酸残基环绕100°
每个氨基酸上升0.15nm
螺旋螺距0.54nm
螺旋半径0.23nm
(Φ,ψ)=(-57°,-47°)
α螺旋也称3.613螺旋
几乎都是右手螺旋
组成螺旋的氨基酸为L型
R基挂在螺旋外侧
不利于螺旋产生的AA
一般不会出现的
Gly
* 侧链太小,二面角自由度太大
Pro
* 侧链为刚性的环 * Φ值难达到 * 缺乏作为氢键供体的氨基H * 可以出现在一条链的前4个氨基酸中
不会同时出现的
侧链带同种电荷
* 带正电 * Glu, Asp * 带负电 * Arg, Lys, His
不利于螺旋形成的
Cβ带侧链的
* Val, Ile, Thr * 存在空间位阻
靠近主链有氢键供受体的
* Ser, Asp, Asn
侧链较大
* Phe, Tyr, Trp
偶极矩
影响螺旋稳定性
总偶极矩为N端+,C端-
能抵消偶极矩的有助于稳定螺旋,增加偶极矩的会增加不稳定性
KAAAAAE不稳定
EAAAAAK稳定
两个螺旋反平行排列互相抵消
通过配体分子中和抵消
螺旋的性质
亲水
疏水
两亲
螺旋轮作图后一半亲一半疏
β折叠
基本单元:β股
至少两股肽段
R基团翘在上下两侧
分类
正平行
反平行
更稳定
性质
亲水
疏水
两亲
亲水疏水交替排列
常见AA
Cβ有支链
Val, Ile, Thr
有苯环
Phe, Tyr, Trp
Pro永远不会出现
其Φ不适合
β转角
球蛋白中很常见,纤维状蛋白一般没有
主链发生180°转变
由4个AA组成,2、3号位常为Gly, Pro
4号位最适合Gly
仅一个氢键
1号位的O与4号位的H
Pro永远不可能出现在4号位
2、3号位的氢键供、受体与H2O形成氢键
有利于反平行β折叠的形成
β突起
β折叠插入或缺失一个AA
使肽链发生轻微的弯曲
无规卷曲与环
连接其他二级结构
通常与蛋白质功能密切相关
上述有规律结构通常仅执行结构功能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两个重要名词
构型
在立体异构中,一组特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上的几何布局
构型的转变总是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
一种蛋白质的全部三维结构
构象的转变仅仅是单间的自由旋转
一种蛋白质在理论上可能具有多种构象
生理条件下只会采取一种或多种在能量上有利的构象
稳定三级结构的化学键
非共价键
氢键
受体和供体多数与R基有关
离子键
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游离的N端和C端
疏水键
稳定三级结构最重要的化学键
一般与疏水氨基酸有关
其存在原理是因为疏水基团的聚集降低了系统的熵
范德华力
常与疏水键共同作用
可能是吸引力也可能是排斥力
配位键
共价键
二硫键
由两个Cys残基组成
含二硫键的一般是分泌蛋白或膜蛋白
* 细胞外环境相对恶劣,蛋白质较小,需要二硫键帮助稳定结构 * 古菌的许多胞内蛋白也有二硫键
研究三级结构的方法
PS:在这本书第三版完成后,又有一种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方法声名鹊起,既Alpha Fold,其对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达到了媲美实验室实验的水平,虽然其仍有诸多缺陷,但也揭示了另一条研究蛋白质折叠和三维结构的路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这里也贴上其wiki页面:
X射线晶体衍射
需要制备待测蛋白质的晶体
有的蛋白质无法制备晶体
膜蛋白较难制备晶体
得到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在晶体状态,而非天然状态的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溶液即可,无需晶体
通常仅用于研究<120AA的蛋白质
冷冻电镜
-180°将待测蛋白质溶液迅速冷冻
获取其二维投影图像
通过分析计算,得到蛋白质三维密度图
确定其三维结构
同源建模
通过已知蛋白质和待测蛋白质间的序列一致性,借助计算机模拟预测和构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三级结构的表示方法
线框模型
球棍模型
棍式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骨架模型
丝带模型
三级结构的结构部件
模体
序列模体
具有特殊功能的特定氨基酸序列或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
结构模体
超二级结构
由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彼此相互作用,组合在一起
* 通常只有疏水氨基酸残基参与这些相互作用
典型例子
* 卷曲螺旋 * β发夹环 * β-α-β * β螺旋 * 免疫球蛋白折叠 * 螺旋-环-螺旋 * 又称EF手相 * 能与Ca2+结合,改变自身构象 * 结合位点在环处,富含酸性氨基酸 * 其中一股螺旋含碱性氨基酸残基,能识别并结合DNA双螺旋大沟内的特定序列 * 螺旋-转角-螺旋 * 其中一个螺旋含亲水氨基酸,能识别并结合DNA双螺旋大沟内的特定序列 * Rossmann折叠 * 能结合辅酶I或辅酶II
结构域
一般专指球状蛋白中各个结构/功能相对独立的球状区域
每一个结构域通常是独自折叠形成的,内部都有一个疏水核心,并含一个或几个模体结构
疏水核心必定存在
结构域的分类
α结构域
* 完全由α螺旋组成
β结构域
* 只含有β折叠、β转角和不规则环
α/β结构域
* 组成单元是βαβ模体
α+β结构域
缺乏特定二级结构的结构域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不是所有蛋白质都有
由一条以上肽链组成,且不依赖二硫键相连
四级结构的内容
亚基的种类、数目、空间排布、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稳定四级结构的化学键
除二硫键与配位键外,与三级结构相同
四级结构形成的意义
通过减少蛋白质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而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提高遗传学上的经济与效率
有利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的组装
能产生协同效应
减少翻译出错的机会
改变一种蛋白质功能的特异性
有利于酶活性的调控
有利于包装成更加庞大的结构
蛋白质的折叠历程与结构预测
蛋白质折叠的基本规律
一级结构决定三维结构
Anfinsen法则
蛋白质的折叠伴随着自由能的降低
驱动蛋白质折叠的主要动力是疏水键
在细胞内,有4条蛋白质折叠的路径
核糖体合成→天然无折叠蛋白
疏水氨基酸残基较少(尤其是疏水侧链较大的AA)
行使功能时会瞬间折叠
受其功能对象的诱导
核糖体合成→完全独立折叠
核糖体合成→依赖分子伴侣进行折叠
分子伴侣HSP70
热休克蛋白
* 相对分子量70k
与新合成、未折叠的多肽链的疏水区域结合
* 防止肽链之间形成多聚体沉淀 * 阻止多肽链提前折叠
在细胞受热或其他胁迫条件才表达或大量表达的蛋白质
分子伴侣GroES-GroEL复合物
大肠杆菌的伴侣蛋白
形成笼状结构,将待折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彼此隔离,辅助折叠
分子伴侣有ATP结合位点,消耗能量帮助蛋白质克服折叠的能量壁垒
某些蛋白质折叠还需PPI和PDI的帮助
PDI
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
通过重排二硫键,促进含二硫键的蛋白质形成正确的二硫键
真核细胞的PDI位于内质网,细菌的PDI位于细胞外的周质
PPI
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促进X-Pro之间的肽键采取正确的形式
约6%的X-Pro肽键以顺式构型存在
其顺反异构构成许多蛋白质折叠的限速步骤
最终得到的蛋白质构象不是僵硬的,而是有一定的柔性
如果一种蛋白质没有正确折叠
失去功能与活性
聚合
易形成纤维,使细胞死亡
与泛素通过共价键结合,送往蛋白酶体降解
由分子伴侣协助重新折叠
蛋白质折叠的历程
启动,快速地形成局部二级结构,即折叠核
折叠核协同聚合成结构域
结构域经熔球体,最终形成具有完整三维结构的蛋白质
与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关的疾病
海绵状脑病
朊病毒
PrPsc:错误折叠蛋白
富含β折叠
PrPc:正常蛋白
富含α螺旋
患病方式
外来朊病毒感染
家族性遗传
PrPc偶然的折叠错误
PrPsc可促进PrPc的错误化折叠
囊性纤维变性
编码囊性纤维变性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508号Phe
CFTR是一种受ATP调控的Cl-通道,负责将Cl-运输出细胞
阿尔兹海默病(AD)
帕金森病(PD)
蛋白质结构预测
二级结构的预测
相对容易有效
二级结构是一种局部结构
不同的氨基酸对不同的二级结构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三级结构的预测
相对困难
侧链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预测
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
某一物种所有基因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
蛋白质组学
结构蛋白质组学
功能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的研究方法
双向电泳
等电聚焦+SDS-PAGE
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