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包括: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小结。
公安专业知识 第四部分业务能力、第六章办理治安行政案件能力,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安专业知识 第四部分业务能力,第五章应急处突能力,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安专业知识 第四部分 业务能力 第四章 公安勤务能力,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原因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2、概况
①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②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③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④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称天京,定都于此。
⑤北伐: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
⑥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⑦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⑧天京事变:1856年9月
⑨天京沦陷:1864年7月
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①天朝田亩制度
a、内容:“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平均分配土地
b、核心思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c、评价:
革命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既往农民理想的发展与超越。
落后性:所描绘理想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其生活方式。
空想性:否定商品交易和绝对平均分配产品,也未能付诸实施。
②《资政新篇》1859年
a、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实行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文教—设立新闻馆、新式学堂等;
外交—对外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
b、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民。它是第一个在中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
c、评价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
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
3、对近代中国出路作了初步探索,描绘了理想社会蓝图。
(二)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具有阶级局限性)
(三)教训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背景
内忧外患。“中外和好”局面出现。 辛酉政变及汉族官僚崛起。
(二)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三)指导机关
总理衙门
(四)事业
1、军事领域: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军用工业
2、经济领域:创办民用企业(交通\资金\燃料)
3、教育思想领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一)失败标志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1、洋务企业自身的封建性(根本);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管理是封建衙门式的。
4、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地主阶级不能承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
(三)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促使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3、使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1、背景:
(1)客观
①甲午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②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主观
维新派的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主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论战实质:
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3、影响:
(1)解放思想
(2)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得到进一步传播
(3)维新变法帷幕随拉开
4、著作: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三)百日维新失败:
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搜捕维新人士。康梁流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失败原因
1、客观上,维新势力弱小,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
2、主观上,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即阶级局限性)
(二)失败教训
其失败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制度。
(三)意义
(1)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小结
尽管这些早期探索失败了,却留下了深刻教训与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