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璀璨,人杰地灵。闻名天下的雕版印刷和玉雕与扬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人们的印象中,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雕刻,但其实书写才是它的第一步。凝气,定神,提笔,落墨,一个个隽秀的字出现在雪白的宣纸上。黑与白映衬着,无不彰显出它的朴实无华。雕版使用的木头都是黄河故道上的野梨木,将写好的字反面拓印在雕板上夯实,便可开始雕刻了。
清晨阳光裹着京杭大运河的水汽,雕版的工人便端坐在工作台前,手握留有祖辈体温的拳刀,用心雕刻着每一笔每一画。深浅,快慢,轻重,起伏,在雕版上有节奏地犁出文化沉淀的古老字符,犁出岁月汇就的涓涓记忆。
书板刻完便是印刷,印刷用的是保存了数十年的松烟墨,因为松烟墨可保证雕版作品数千年不褪色。松烟墨汁经棕榈刷均匀的吃透版面,再用棕皮刷帚轻扫重擦。手腕拿捏轻重分寸,将纸张放于板面上。版面上的字迹逐渐在纸张上浮现,轻轻掀起,一张单页就完成了。
最后就是装帧了,经过拣页、齐栏、包扣、穿线、贴线条、订书根等多道工序后,一卷卷古籍线装书便制作完成了。
再者便是那闻名天下的玉雕了,扬州的玉雕源远流长,玉器先辈艺师继承发扬中国玉器的优良工艺,创造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艺精湛的玉器珍宝。“和田玉,扬州工。”扬州玉雕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
扬州工人的雕刻工艺是朝廷也为之震惊的。乾隆46年,一块重达6吨的玉石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来。乾隆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扬州的雕玉工人们来雕刻这块玉石。从而可彰显扬州工人们的技近乎道而艺可通神。
然而道光王朝后,玉山犹在,工艺却中断了。为了保留玉雕工艺,许多人自发学习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玉雕,若没有伟大人们的传承,便都是空话。因为他们的传承使我们仍能看见,仍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习传统工艺的人少之又少,传统文化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地步。愿能有更多的人去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