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给孩子的未来脑-思维设计
给孩子的未来脑思维设计,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编辑于2022-05-11 22:45:20给孩子的未来脑-思维设计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一部分 智力脑
什么样的智力提升法才靠谱?
学会辨别靠谱科学
1.注意研究推论的边界。---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性别、年龄、地区、风俗) 2.随机双盲实验是严格的、可控制的实验。
丰富适宜的刺激,增强大脑驱动力
刺激就是你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机会和经历,丰富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创造丰富的认知刺激,让孩子更聪明
1.户外的鲜活刺激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2.好奇心本质上就是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是进化安排好的学习机制。
在家里,给孩子适宜的环境刺激
1.允许孩子用多种感官感受立体的世界。 2.鼓励孩子把感知到的信息关联起来。
在户外,扩展孩子的学习资料库
1.开放多感官,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 2.从视觉出发,刺激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刺激不是越多越好
1.比如玩具太多,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发展。 2.户外环境对孩子已经是丰富的刺激,没必要再画蛇添足地给孩子增加视觉干扰。
观察、思考、互动,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
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时刻构建脑中的“认知示意图”
通过不断地观察世界,来探索客观规律以及自己身体的规律。
改变观念,思维能力比知识重要
孩子小时候最重要的是建立思维模式,获得构建大脑认知示意图的能力,而不是能背多少知识点。 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越强,就越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甚至可以从已知的示意图出发,设计新的认知路径,这才是创造力的源泉。
对生活和大自然多观察、多互动
孩子通过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和互动,学到的知识要比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更生动、更深刻、也记得更牢。
问问题,而不是仅仅给答案
尽量引导他自己去寻找证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甚至在他没有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提出问题来激发他的思考。
多用空间词汇,在游戏里升级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能力很重要
用心灵的眼睛,去形象化一个物体
大脑对数量的表征和对空间的表征密不可分,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空间认知的可塑性很强,通过空间认知的训练,孩子能充分发展在这个领域的潜力
提升空间认知能力的妙招
多用空间词汇
空间认知和空间词汇之间有明确的联系。 根据场景中的词汇线索构建三维空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上下”“左右”“里外”“前后”,更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对应东南西北的方位。
建构类玩具玩起来
建构类玩具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发散性思维、语言能力。
“寻宝”小游戏,巧用电子产品(导航、拍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经常经历心流的人,专注力都很强,专业技能也很高。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他还只是孩子呀
外在环境:减少外源性刺激
少干扰孩子
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不要过度干扰孩子,而要真正注意孩子的需求。 记住,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第一条就是,当你看到他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扰他。
排除环境里的干扰因素
为他提供一个做这件事情的合适环境。
家长要做专注的榜样
孩子最爱模仿大人,不仅行为,你的心要跟孩子一起静下来。
内在驱动:提升内在专注力
向游戏设计者学习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难度跟人们的能力相匹配 第三,有及时的反馈
帮孩子把目标具体化
为孩子挑选适度的目标
在孩子做手工的过程中,要适当提供反馈
破除右脑开发误区,三个技巧提升孩子记忆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要花更少的时间去记忆,就先脚踏实地地积累更多的知识吧。 要想真正帮助孩子提升记忆,除了要花时间反复背诵,还要尽量在信息之间创造意义,比如在信息之间找到联结,或者给信息分组块。
记忆的奥秘:记忆的编码、保存和提取
信息不是存在一个一个独立的小格子里,记忆是一个网络形态,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分类组织,并跟其它类似的数据合并连接,我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记得越牢。
记忆术不等于过目不忘
记忆术的策略及采用特定的记忆编码方式; 很多培训班为了速成,提供现有的编码,省去了我们主动探索编码规律的思考过程。
理解力才是更重要的学习力
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深度处理信息的过程,记忆术只是帮助学习的一个小工具,与其花钱和精力在这上面较劲,不如把精力放在逻辑、分析等深度理解上。
多通道编码的记忆小技巧
声音编码记忆
视觉编码记忆
联想编码记忆
提升记忆力的三个方法
重复越多,记得越牢
这里的重复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区间内,小批次的重复背诵练习
联结越多,记得越劳
在旧的知识树上加入新的知识; 记忆与成长是类似与一株大树的生长过程。
越会分组,记得越牢
先验知识,俗称知识,能更容易地帮我们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结和分组。
跟孩子一起把数学“玩”起来
孩子早期的数学能力越强,不仅之后的数学能力更强,甚至识字能力也会更强。
孩子天生就有数学能力
数算思维:理解数字和运算
空间和几何思维
测量和对比思维
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数学即生活
数字是抽象符号,我们要把抽象数字转化成具象的生活场景,从每天的生活中教孩子数学,用孩子身边就有的、直观的东西来教。
数学即解决问题
数学即沟通
一万小时不靠谱,刻意练习是正道
快乐教育?没有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的天才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空间
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很轻松可以完成的任务,没有进步,重复没有意义。
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孩子现在的能力,容易让孩子感到困难、无助。
会有些挑战,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成就感随之而来。
刻意练习,家长需要做什么
充当一部分前额叶的功能:帮助孩子分析、判断,规划目标,整合信息等
安排分散练习,而不是集中练习
及时给出具体的反馈,培养其喜欢挑战、享受挑战的心态
第二部分 情绪脑
坚持这三步,搞定发脾气的娃
每次孩子闹情绪,我一点都不生气,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脑整合的机会。
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他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发育快得多。
理智脑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包括记忆、注意、均衡,都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理智脑需要情绪脑才能够理智起来。
要让孩子掌控情绪,最需要做的就是刺激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联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发展他们的理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运用三步走,其实是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按摩,也叫认知行为疗法。三个要点: 一是表示理解,帮他描述情绪; 二是和他一起分析发怒的原因; 三是引导他反思整个过程,指出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体会他人的感受。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没有永远的天使,也没有天生的“熊孩子”
孩子逐渐发展出两种社会规则意识: 一是“社会礼节”,比如礼貌、合作、团队精神 等社会化技能; 二是同情心、爱、理解、感恩等基于对他人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心。
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把抽象的教条转化为具象的行动) 设定期望,提醒行为,打好“预防针”; 在公共场合不要修正孩子的行为,直接离开; 早培养,从点滴做起。
六大策略冷却孩子的冲动
自控力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很强的预测性,这种预测能力比智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还要大。
当孩子失控的时候,不要失去大人对自己的掌控感,他们也在受苦。
降低外部干扰,帮助孩子自控。 影响孩子控制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长的反应,家长要懂规则、反复强调规则、执行规则。 冲动是无法完全压制的,但是通过给孩子替代方案,可以帮助孩子转移“一定要”的冲动。 重视孩子的生活规律,并及时提醒。
管理“情绪-认知-执行”链条,从内部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棉花糖实验
蝙蝠侠效应
假想游戏、身份代入,增加孩子和冲动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孩子以第三方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冲动;
画大饼策略
在时间上增加孩子和冲动的心理距离
冷聚焦策略
棉花糖不再是香甜可口的食物,而是白色的、小小的、高热量的东西; 引导孩子想象这种抽象的、客观的信息,孩子会更加冷静。
克服害羞,帮孩子提升社交力
陌生人焦虑
平行游戏、社交游戏
孩子社交,父母需要注意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一:做孩子的代言人
误区二:草率得给孩子贴标签
误区三:过度保护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开朗的孩子
手把手教孩子融入别人的圈子
主动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分享的孩子就是自私的吗?
企业中有三种人,分别是乐于分享的付出者、追求利益的获取者、斤斤计较的互利者
“爱”分享不如“善”分享
理解别人的情绪,让孩子开始思考“他人的情绪”
培养物权意识,孩子物权意识越强,对自己的玩具有安全感,会更愿意分享
学会说“不”,鼓励他“如果你不想,你可以说不”
及时表扬,但注意:不表扬行为,而是表扬品质,表扬他的感受。
在假装游戏中玩出社交小达人
孩子假想出了一个朋友,是不是他太孤独了?
NO!假想出朋友来,正说明他的社交能力强! 有假想同伴的儿童,虽然不比没有假想同伴的儿童聪明,却更懂人心,也就是更善于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受、行为。
心理理论的不同度数
第一度是自我意识
第二度是知道别人的心理
第三度是知道别人知道他人的心理
。。。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理论能力
第一,从语言开始,多教孩子一些描述自己情绪的感觉词,例如“快乐”“悲伤”“想要”“喜欢”; 第二,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增加他的兴趣,考验他的想象力; 第三,让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不用担心孩子当真,这只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学习和练习。
还在夸孩子“你真棒”吗?夸奖批评有技巧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大有学问。关键在于你是给孩子灌输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想要孩子变聪明,就不能表扬他聪明
怎样正确地表扬孩子
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让孩子觉得这个结果来自努力,而努力是他可以控制的。
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让孩子觉得学习过程比事情的结果更重要。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让孩子知道你在乎和关注的并不是他一时的表现,而是他能够养成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
成长型的批评,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要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纠正孩子就是给孩子反馈,这个反馈要及时、准确。
培养孩子独立性:在保护和支持间找到平衡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两个极端
家长手伸得太长,或者把孩子强推出去,甚至让孩子陷在这两者的矛盾里,更加不知所措。
在保护和支持之间找平衡
1至3岁,鼓励孩子自由探索,探索成功会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这种精神动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宝贵。
3至6岁,引导孩子,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阶段。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选择权,允许孩子表达喜好、自己做决定。 运动能力很重要,增强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扩展身体运动的边界。
避免过度养育,从孩子的“绑架”中解脱出来
过度养育的三个表现
一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总担心孩子会出事。
二是对孩子过度帮助,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足。
三是代替孩子做决定,总觉得孩子离了自己就会犯错误。
自我诊断:你过度养育了吗?
孩子是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来找你?
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被困打败?很容易放弃或者找捷径?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为孩子心力交瘁?
缓解父母的焦虑,解除自我绑架
第一,不要把孩子的困难看成天大的事情,而要让他自己去决定、试错、磨练;
第二,不要被他的情绪绑架,孩子一有负面情绪,就算难过、失望、沮丧、生气,也不等于立刻需要你的援助;
第三,不要被孩子的人生所绑架。
第三部分 运动脑
精细动作:小动作促进大脑瓜
大脑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运动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早期运动能力的发展可能对孩子未来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练习精细动作的方法
跟孩子玩精细动作游戏
让孩子完成一些需要精细动作的任务
穿衣、脱衣、解扣子、拉拉链
鼓励孩子用精细动作去做创造性活动
画画、橡皮泥、堆沙堡
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发展时间表
粗大动作: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用来做运动的时间,绝对不是浪费,哪怕只是从提升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说,也是值得的
锻炼孩子粗大动作能力
1岁以前:躺着睡、趴着玩,游泳
1岁前后:推拉玩具
1岁半以后:球类、跑跳
三岁以后:三轮车、楼梯
儿童粗大动作技能发展时间表
有氧运动:最强大脑的有机肥
有氧运动是怎样养育大脑的?
通过促进氧气、血流来提高认知功能,促进大脑毛细血管生长,提升神经递质水平。
脑源性:它来源于大脑内部,是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一种蛋白质
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喜欢运动
在专业技能上,教练比你专业; 但在陪伴孩子、支持孩子上,你可比教练重要多了。
有必要、有条件,就跟孩子一起运动; 父母的认同会促使他更加喜欢运动; 而不是把孩子往各种班上一送,然后你在旁边玩手机。
孩子学走路慢,怎么办?
大脑的发展是用进废退,若孩子能够早点坐起来、站起来,他就能看到更多的世界,给大脑更多的视觉刺激。
身体站起来了,不意味着大脑也“站”起来了
适当地刺激前庭系统对婴儿的运动发展会有帮助
摇一摇,有节律性地改变她头部位置,能让他感知到平衡感和空间感。
特别地,对于新生儿,摇晃能够快速地安抚婴儿,这能给他带来愉悦感。
活动要适度,拒绝学步车! 学步车会给大脑一个认为平衡感已经足够的错误信号。
前庭系统位于人的内耳(后脑勺靠近耳朵的位置),对人的空间感知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对人自身的平衡感和运动能力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预防孩子近视的最好方法
户外活动有利于眼睛健康; 每天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压力能得到有效缓解; 经常在户外活动,能增加孩子接收光线的时间,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从而保证眼球的正常发育。
家门口就能进行的亲子户外活动。
妙用手势,促进孩子大脑发展
巧用双手、释放孩子的双手,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记忆力和数学能力。
当人类学会打手势,也就开始从抽象符号中联想出相关信息,人类思维的一次跃迁就开始了。
鼓励孩子“用手说话”
语言不够,手势来凑
孩子说话不利索,不代表他们的理解力也不行。 手势,可以连接他们的语言和理解。
记忆不够,手势来助
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不要一味要求正襟危坐,限制他们自然的手势表达; 这不但不能帮到孩子学习,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表现。
手势助学,化静为动
第四部分 语言脑
讲好故事:帮孩子搭建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
好故事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
故事是我们人类控制这个混乱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天生依靠故事来学习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听故事->大脑中演绎->身临其境的本能反应->提前预演->提出策略、更好应付。
一个好故事可以积极地重塑孩子大脑的思维,模拟故事的紧张经历,增加人物的认同感。
好故事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
故事的趣味性,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故事的因果结构能够帮助记忆
故事的推理过程,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好故事的4C原则
第一个是因果关系
第二个是冲突
第三个是多样性
第四个是角色
听故事、读故事:增加孩子的信息输入
让孩子听故事
照着故事书读故事
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
讲故事:让孩子把输入变为输出
邀请孩子给故事添加细节
利用线索帮孩子把思路引导故事主线里来
互动阅读,提升孩子智力
互动阅读,用书做道具和孩子玩游戏
互动阅读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学习
孩子不仅是在读书,还在感受紧密的亲子关系,这里有双方的情绪; 即你给他的关心和安全感,以及他给你的感动和惊喜。
当他觉得阅读本身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时,他读书会更主动,阅读体验也会更好。
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他从书里直接学到了多少东西,而是他对书产生的兴趣。 因此,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尊重。
绘本阅读是舞台,爱“演”才能赢
阅读绘本的好处有很多,从语言到情绪,从科学到艺术,从社交能力到逻辑思维,泡在绘本里长大的孩子收获肯定不小。
注意给孩子的语言输入
有些妈妈爱跟孩子说话,每天能说3万个词,这些孩子长大后阅读能力比较强。 语言质量 可以包含词汇的多样性、句子结构的复杂性、语言包含的情绪等。 单词参考透明度(referential transparency)越高,孩子的词汇量越有可能大。
演绘本
优秀的绘本语言朗朗上口、有韵律,句子在重复中有变化,故事扣人心弦,图画和文字配合巧妙,非常适合当语言学习材料。
你当演员,孩子当导演,我们跟着他的兴趣走。
把话筒交给孩子
注意力和聊天
孩子的注意力模式跟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的注意力像散光灯,能关注到周围环境的各个方面; 而大人的注意力更像聚光灯,总想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
两种情况很容易把天聊死,从孩子那里得不到有意义的反馈。
封闭式问题,比如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
空泛的问题,比如“这本书讲了什么道理?”
学外语:晚一点不如早一点,背出来不如玩出来
学外语,晚一点不如早一点
越早学不同语言越不容易相互干扰。 从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言叫语言的“习得”; 孩子能习得的语言不只有母语,他们能够同时学会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
若从小同时学习双语,两种语言在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 成年后开始学的第二外语,两种语言的表征区是分开的,泾渭分明; 假如不经常使用第二外语,其表征区会被母语侵蚀,表现出来就是第二外语能力退化了。
越早说外语,外语越地道
学外语,背出来不如完出来
浸入式学习(提供环境、创造环境)
婴儿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人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因为这时候信息的传递量最大。
在日常生活中学外语
三种亲子游戏,边玩边学外语
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一起听英文歌谣、看动画片,读故事
做孩子的老师,带孩子玩节奏感强的英文游戏
做孩子的学生,让孩子带着你“玩”英语
巧读古诗:让韵律和节奏刺激大脑发育
诗的好处,不只是文字; 诗有节奏感,而孩子特别喜欢有节奏感的东西,节奏感能促进他们的大脑发展。
诗的第一个节奏是有节奏感
诗的第二个特点是押韵
三个建议
要充分利用诗的音乐性
不要太功利
从简单的诗句开始
识字不怕早:启动孩子阅读的马太效应
社会语言学发现,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包括口语的习得和识字,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仿,而是围绕着“意义”的学习。
读写萌发:识字能力是逐渐出现的
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要给他丰富的文字环境。
别错过越读越爱读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说两极分化,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孩子读得越多,理解力、思考力越强,认知力也越强,他就更喜欢、读得更快。 阅读能力和学习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怎么给孩子挑书?
1岁:大部分是图片的童谣集,以及可以“玩”的书。
1岁半:主要是图片的故事书和说明类书。
2-3岁:多样化的绘本
怎样帮助孩子识字
自主阅读能力是提升孩子的阅读数量和质量的关键,而提升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家庭环境里给孩子创造非正式的识字体验。
鼓励孩子多输出
阅读障碍:孩子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就像色盲无法解码颜色,阅读障碍是无法解码文字。
阅读障碍产生的原因在大脑
被科学证明最有效的帮助有阅读障碍儿童的方法之后一个,那就是教育。 针对性的教育,搭建孩子和文字之间的桥梁。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每天跟孩子一起读书,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
多感官阅读:读书不仅是念和看,通过把视觉、听觉与更多感官结合起来,对孩子学习文字更有益。
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专项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 创意脑
多玩思维游戏,激发宝宝创造力
右脑开发,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大脑暗能量,解锁创造力
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比如发呆或者出神的时候,大脑好像没有被关闭; 仍然有很多脑区在忙碌着,这些脑区消耗的能量,比开动大脑完成某些任务消耗的能量还要多。---大脑的暗能量
发散性思维游戏,提高创造力
开脑洞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联想性思维游戏
乔布斯说过,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先从两样东西之间联想开始
让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去联想
反事实想象游戏
巧用三种分类法,培养孩子想象力
宝宝异想天开很重要
思考“如果。。。会怎么样”是在思考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创造力的体现。
反事实思维战胜了现实
孩子的想象是对世界的预演
反事实想象游戏,培养孩子想象力
对过去的推断:如果本来不这样,会怎么样?
对当下的思考:如果现在不这样,有什么其他可能性?
对未来的计划:如果未来是这样的,会怎么样?
反事实想象游戏,激发创造力
问对三个问题,养成孩子好习惯
养成一个习惯要多久?21天?NO!66天,甚至更多!
养成好习惯,问对三个问题
问题一:动力是什么?
问题二:“如果...那么...”,让习惯自动化
在具体目标(不要以时间为目标)和行动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变成机械性的,习惯就形成了。
问题三:如何应对失败、不满、日常的不便之处
由内而外的力量比由外而内的力量更重要。 与其强迫,不如想办法让他接受,变成自己想。 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孩子天生爱音乐,如何进行音乐启蒙?
音乐的好处多多
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融入集体。
音乐与运动的关系,使得脑部的胼胝体发育更好。
音乐启蒙的三方法
提供多样的音乐体验
模仿唱歌和律动
鼓励孩子即兴表达
广场舞和古典乐孰优孰劣
音乐训练确实是一个靠谱的方法,不过莫扎特效应的秘密,不在于莫扎特音乐本身,而在于它的节奏。
大脑天生爱节奏
用节奏玩音乐
用节奏玩语言
一支画笔打开孩子的多种可能性
误区
事实一:孩子最初开始画画,是在探索手部动作,而不是被高估为艺术创作
当宝宝第一次接触画画,他看到了时间和空间经过的痕迹。
事实二:画得好的标准不是画得像
事实三:乱笔涂鸦很有用
事实四:火柴人是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孩子能画出火柴人的形象,把它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这是孩子创意脑的一大进步。
孩子有时会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画的不是画而是自己的情绪。
孩子画画是从用手势动作在纸上留下痕迹开始,到创作出线条和图形,再发展到对图画空间的理解。
电子产品:合理约束,巧妙选用
电子设备,能不用就不用
孩子只有在人与人的对面交际中,才能学会识别和处理别人和自己情绪和意图。
一岁半以前,孩子视力的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远没有成熟
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时,电子产品能提供的有限,远不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来得真实。
视频缺陷效应
根据不同情景迁移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技能。 孩子还没有发育好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迁移学习能力。
合理约束宝宝使用电子产品
限定时间
限定场景
提供替代方案
巧妙选择电子产品,让孩子边玩边学
联合注意是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方式。 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孩子和现实世界互动,因为互动过程中才有联合注意。
选择适当的APP
多用互动性强的,不要被动输入的
多用创造性强的,不要简单重复的
要生活化的、实用的
以身作则很重要!
如何保护孩子强大的学习潜能?
成人的主观估算经常有误差
机器人无法对新处境进行判断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器
孩子非常擅长在抽象概念的引导下,用创造性的方式做判断;也就是说,孩子可以摆脱机器人的限制,对事情做出假设。
孩子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跟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非常相似;他们会用到科学的基本归纳,用到概率模型和贝叶斯推理。
孩子其实是“理性和非理性、系统和随机的结合体”
孩子早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天生的学习者,避免让一些结构化、系统化的教育方法误导孩子。
孩子不喜欢上学?给孩子6个爱学习的动力
人类天生好奇,但并不是天生擅长思考
事实性知识比技能优先
如果长期记忆里存在的相关知识多,将有助于思考。如果工作记忆空间大,也会有利于思考。
记忆是思考的灰烬
可以把思考想象成大脑神经元吱吱地燃放五彩烟花,记忆就是燃烧过后留下的灰烬。
通过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知识。
想要熟练掌握,必须练习再练习。
刚开始学一门知识与熟练掌握一门知识,认知能力截然不同。
如何保护孩子的创新学习能力?
保持开放,少给结构性建议; 这些结构性建议相当于过度强化了先验概念,完全不给其它的假设一点儿空间。
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 多样的观点、不同的信息,使得孩子样本库中的概率分布更合理。
父母不是唯一的榜样
历史上伟大人物很多,他感兴趣的、有动力去模仿的就是榜样。
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即将创造的世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带他们走好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