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国际主义设计运动设计多元化格局,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主义风格,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编辑于2022-05-11 22:56:35(20世纪)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背景
工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机械设备不断发明,必须形成新的策略体系和设计观,已解决众多功能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等设计问题(技术层面)
为权贵服务为中心---为大众服务(思想层面)
发展
1907年10月6日 萌芽 德国工业同盟 荷兰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 德国包豪斯
1919~1933年 趋于成熟 包豪斯:在教育上,实践产生了现代主义,欧洲的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设计运动推到了一个空间的高度,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
1920~1940年代 在建筑上的实践,之后涉及到各个领域:功能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
1950~1980年代 发扬光大 罗维、提格、德莱弗斯、盖迪斯 有计划的废止和流线型运动
1960年代以后 趋于衰落 对现代主义的反对(文化、人文的回归),后现代主义,波普设计,高科技,减少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绿色主义
形式及特征
功能主义特征
简单几何造型
重视空间的考虑,整体设计,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与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
德国设计的先驱(三架马车),现代设计的起点
赫尔曼·穆特修斯: 1902-1907 德-英外交官,德国艺术教育总监,在81所高级技术学校中挑选3个,彻底改革教学制度
亨利·凡·威尔德:比利时和德国新艺术运动领袖;德意志联盟创始人之一、理性主义设计先驱;家具与室内设计师、画家、平面设计师
新艺术:支持新技术、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作品:包豪斯魏玛宿舍,橡木书桌,香烟商店室内
彼得·贝伦斯:工业同盟创始人;新建筑运动早期领袖;AEG艺术顾问;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早期:新艺术曲线派特征
成熟期:从功能出发、强调简约
作品:德AEG厂房建筑与CIS系统设计
德国工业同盟DWB
综述:1907穆特修斯在德国慕尼黑发起的组织
目的:在德国设计专业人员与生产厂家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推动德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
历史意义:是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
《德工同盟宣言》
需求
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
形态
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措施
通过教育、宣传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业
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思考),拥有自主权
代表人物: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
影响
宣传自身
促使艺术、工业、手工业三者结合
培养新人(格、密、柯)
影响他国
包豪斯BAUHAUS
概述
1919在德国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院校
发展
1919-1924 魏玛时期 格罗佩斯 理想主义 双轨制教学
1925-1930 德绍时期 汉斯·迈耶 共产主义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1931-1933 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罗 实用主义 以建筑为中心
主要人物
格罗佩斯
综述
1883-1969;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家和现代主义设计最重要的的奠基人之一、德工业同盟主要成员;包豪斯的创始人之一、精神领袖(包豪斯之父)
设计理念
主张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注重全面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系统设计
强调功能,技术的经济效益
强调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大众化
将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
米斯·凡德罗
综述
“less is more”现代摩天大楼设计的开创者,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国际风格的奠基人,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代表作品
1927威森霍夫现代建筑大厦的设计
127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椅
西格莱姆大厦(国际主义)
勒·柯布西耶
综述
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大师之一,机械美学的奠基人
设计理念
机械的美
认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环境其实都是机器
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出发点
代表作品:萨夫伊别墅、朗香教堂(后现代隐喻)、马赛公寓
阿尔瓦·阿尔托(荷兰)
综述
奠定了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代表国际主义风格的不同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探索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
设计理念
信息理论、表现主义、人文主义
弗兰克·赖特
综述
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设计理念: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
荷兰风格派
综述
1917-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集体的中心为《风格》杂志
设计思想
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社会作用
认为普遍化和特殊化,集体与个人之间有一种平衡
对于改变机械主义,新技术风格有一种浪漫的乌托邦精神
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且有改变个人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力量
风格特征
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元素),把某种因素孤立起来甚至绝对化
将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组合,但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对于非对称性形式的深入研究和运用
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三原色和中性色
代表人物
杜斯伯格“风格派”的理论奠基人,《风格》杂志编辑、蒙德里安、里特维特(红蓝椅)、莱克
俄国构成主义
综述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1922年),在俄罗斯一批先进的知识份子中产生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实在立体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流派。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而后发展到绘画,建筑设计,戏剧,产品设计等广泛领域
设计思想
标榜艺术的思想性、形成性和民主性
认为技术与艺术不可分,“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现代主义设计,特别是建筑设计的起点)
风格特征
用非具象的简单造型,如圆、矩形和直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探讨“理性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以结构的表现为最后的终结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隐喻革命的胜利)
美国工业设计史
综述
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
强烈的竞争
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群体,以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的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理念,在设计史上有重要地位
代表人物
路易斯沙利文
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四元老
雷蒙·罗维、沃尔特·提格、亨利·德莱弗斯、诺尔曼·贝尔·盖迪斯
流线型运动
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类型,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涉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都以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
代表人物:雷蒙·罗维、诺尔曼·贝尔·盖迪斯、门德尔松
有计划的废止
主张在设计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主要特征:功能型废止,款式型废止,质量型废止
样式主义:样式追随市场
在产品结构、功能等因素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产品的造型、色彩、外部装饰等视觉因素进行更新变化,是企业吸引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有效手段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主义风格,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特点: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在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减少主义特征
波普设计运动
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
目标:为了改变设计落后的地位
人物:安迪·沃霍尔,被誉为波普艺术之父
宗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
特点: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效果,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之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设计多元化格局
后现代主义设计
高科技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 新现代主义
新生代对一成不变(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单调风格的挑战
战后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领域对主流文化的叛逆,设计艺术走向多元化,多品味的发展方向
高科技风格
强调技术特征与高品味,把设计从平民大众中抽出来,成为上层人的特定所有,具有非民众化的特点
风格特征:强调精细的技术结构,把现代主义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效果,达到具有工业化象征性特点
代表作品:理查·罗杰斯,1971年法国蓬皮社文化中心
过渡高科技风格
也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没是一种工业化风格,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嘲弄的表现,具有更高的个人表现特征,也难以批量生产
风格特征:充满荒诞不经的细节处理,表现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和困惑,是朋克文化,霓虹灯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明显的讽刺特征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
后现代主义设计
风格特征:
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市场
传达要以历史主义来改造现代主义
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
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悉尼歌剧院)
减少主义风格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
风格:产品设计粗壮有型,轮廓生硬,直角转折,没有任何装饰,造型减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代表人物:菲利普·斯塔克
解构主义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特点
风格:散乱、残缺、突变、失重、超常
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世界上第一个结构主义设计师)
新现代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和象征主义
代表人物: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法国巴黎卢浮宫水晶金字塔,中国驻美大使馆
绿色设计
又称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
3R原则
减少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