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便血(hematochezia)
便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病因分为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伴随症状有半腹痛,伴发热。
腹泻,详细总结了腹泻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体征,发生机制分为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参透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腹腔外疾病及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详细总结了腹痛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便血(hematochezia)
便血
便血(hematochezia)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occult blood)。
病因
下消化道疾病
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Crohn病、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空肠憩室炎或溃疡、Meckel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等。
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
直肠肛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痿等。
血管病变: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畸形、血管退行性变、缺血性肠炎、痔等。
上消化道疾病:见本篇第十二节,视出血量与速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临床表现
便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
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
如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呈鲜红色;
若出血量小、速度慢,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为暗红色。
粪便可全为血液或混合有粪便,也可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肛门滴血。
消化道出血每日在5~10ml以内者,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为隐血便。
一般的隐血试验虽敏感性高,但有一定假阳性,使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可以避免其假阳性。
伴随症状
伴腹痛
慢性反复上腹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
上腹绞痛或伴有黄疸者,应考虑胆道出血;
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等。
伴里急后重(tenesmus):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伴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也见于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
伴全身岀血倾向: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过敏性紫瘢、血友病等。
伴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
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伴腹部肿块: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肠套叠及Crohn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