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知识梳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儒学演变的规律),学法指导和总结升华。
史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思维导图,包括:良好的开端、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宋词、明清小说、汉字书法等内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四大农书、医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梳理
先秦儒学
先秦儒学的背景
先秦儒学的代表
先秦儒学的主要思想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背景
汉代儒学的代表
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
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的表现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背景
宋明理学的代表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明清儒学的背景
明清儒学的代表
明清儒学的主要思想
儒学演变的规律
思想的变化
地位的变化
学法指导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 “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 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 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道德、 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
程朱理学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明朝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
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 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这就是 “本心说”
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 和“知行合一”学说
明清儒学
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 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 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对 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激烈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限制君权;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强调 “经世致用”的思想
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为天下人所有; 提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规律是可以认 识的;主张文人关注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总结升华
学习误区
注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只是与传统的儒学思想有所不同。他们本身还是儒家思想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 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继承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摒弃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知能提升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理学是宋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思考
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统治阶级要求调整统 治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也激励了 学者们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程朱理学(新儒学)是北宋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吸收 佛道思想的结果。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使其更具理性 化和思辨化
明清儒学产生的背景
明清之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 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工商业者 和早期资本家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明清之际儒 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统治日趋 腐朽,加之清初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宋明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 摧残了人们的思想。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