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第四章文学作品知识总结,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最基本)、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意蕴等内容。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当代文学生产规模和受众群体日趋扩大、当代文学需要依托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运作。
大一下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知识总结,包括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在文学批评逐渐成熟以后,更是如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第四章文学作品
文学活动
作品:居于中心
世界
作者
读者
文学作品的语言(最基本)
基本性质(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1. 表达目的不同
2. 真实标准不同
服务于艺术世界的虚拟性
3. 意义生成方式不同
《山行》杜牧
特征
1. 自指性
在表意的同时又通过语言自身的手法,结构和特征以引起读者注意的特殊性质
2. 新异性
3. 生动性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4. 韵律性
平仄,对仗,押韵以及五,七言句式,律绝诗体
闻一多提出诗歌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文学作品的形象
基本特征
1.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交融
文学形象寄托作家的主观情思,又源于社会生活
2. 虚构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合理
合乎理想,积极健康的理想,表达人民群众真诚美好的愿望
合情
反应人们真切的感受,情与理的统一
3.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并存
文学形象具备确定的因素,便于理解
具备不确定的想象空间
4. 个别性与概括性的统一
主要形态
文学象征
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 暗示性
2. 哲理性
《变形记》商品推销员变成大甲虫,现代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
3. 多义性
文学意境
用法
1. 意之境
王昌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表示景物,情感,心意
2. 意与境
内在情感,心意与外在景物的融合和统一
情景交融
1. 景中含情式
句句写景,句句抒情
2. 情中见景式
不写景,但景象却历历如现
3. 情景并茂式
抒情与写景达到浑然一体
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文学典型
1. 突出的个性特征
2. 生命的斑斓色彩
3. 灵魂的深度
4. 蕴含深刻的历史真实
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
文学作品的意蕴
意蕴及构成方式
作品意蕴的层次
1. 审美情韵层
2. 历史内容层
3. 哲学意味层
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
呈现那个时代不同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的历史真实
着力表现了封建大家族中众多青年女性被压抑,受欺凌的悲剧性在真实命运
揭示一种盛衰无常,繁华如梦,色空不异的人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