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升本新闻类
专升本新闻类思维导图:包含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众传播和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等等
编辑于2022-05-19 23:54:59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大众传播对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性质的影响,西方早期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2、布莱士认为,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过传播而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舆论)的过程,报刊作为核心的传播媒介起着重要作用。
3、布莱士认为报刊的三种重要功能使它成为合理的理性的舆论,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即①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②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③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报刊通过发挥这三项功能,就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
4、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报刊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报纸导致了公众的诞生,报刊是将分散的公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而无限扩大。
5、库利:“印刷意味着民主”,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够成为现实。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
6、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影响加剧。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满足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副功能。
7、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是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另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将广大受众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使他们丧失了最重要的公众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类似于一种“心理暴力”。
8、格林: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许多美国人退化到了只会边看电视边吸吮手指的地步
9、对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不能幼稚的认为大众传播必然给人类带来民主和自由,同样也不能简单地断定他必然会导致法西斯专制或独裁;既不能断言,他肯定会促进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也不能断言它只能导致人性的退化或堕落。归根到底,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他的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他的使命。因此,脱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的讨论大众传播的“善”与“恶”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二、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1、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1.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4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2.在传统社会,人们凭借第一手信息认识环境,那么现代社会的巨大而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感性经验的范围。我们必须通过一种新的大型媒介系统才能去把握它,即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即信息环境
2、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1.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2.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3.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①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②大众传播的信息特性即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3.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1.李普曼提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
2.李普曼: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3.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他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似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4.李普曼: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5.藤竹晓:“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出现。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1、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代表性事件:廉价便士报出现,《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
2、廉价报纸不仅价格低廉,而且:①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②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③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④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3、在报纸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过程中,报纸完成了,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由政党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广播
2、电影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1、电视媒介的发展正在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体现在:
①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丰富,选择性更强。
②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高。
③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④卫星传输技术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②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③传播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⑤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⑥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最早提出者拉斯维尔: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2、赖特继承了拉斯维尔“三功能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提供娱乐。
3、施拉姆: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传承属于政治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属于一般社会功能。重要贡献是提出经济功能。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