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下历史思维导图(U1-U3)
这是一篇关于八下历史思维导图(U1-U3)的思维导图,包括: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1949.10.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篇关于八下政治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我国基本制度和我国国家机构两部分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八下政治第二单元 理解权力义务的思维导图,包括: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力、公民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八下政治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的思维导图,包括:公民权利保障书、治国安邦总章程、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八下历史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
1949.9在北平召开
内容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政府主席
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开国大典
概况
1949.10.1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国内
中华人名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国外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
史实
1951年西藏代表团与中华人民政府达成《中华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9 北京)
制定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形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大改造(1953-1956)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合作化
原因
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见合作社
改造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化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自利
手工业方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方式
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国家起领导作用)
创举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评价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
后期过于着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66)
中共八大(1956 北京)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变为先进的工业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后果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
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最大的冤案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迫害致死,成为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讨论,让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思想: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拨乱反正
时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最大的冤案平反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村经济发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动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表现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作用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对外开放(1980 邓小平)
经济特区
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窗口
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临港、澳地区,可以引进人才、技术等)
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时间:2001.12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
邓小平知道理论地位确立
过程
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
观点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尝试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十四大(1992)
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六大(2002)
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被写进党章
中共十八大(2012)
***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2017)
***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提出
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
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
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的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
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