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北宋前期文学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着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编辑于2022-05-31 18:26:42北宋前期文学
宋初文坛和“宋初三体”
一、白体
“白体”是宋仁宗朝出现的说法,指的是宋太宗、真宗时诗坛流行的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
“白体”的倡导者是李昉、其子李宗谔、李至,其代表人物为宋太宗、李昉、王禹偁与晁迥。
宋初白体诗的发展与昌盛,为两宋诗歌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型,同时的晚唐体、稍后的西昆体,正是在批判白体的进程中绽放出自己的个性之花。
二、晚唐体
宋初“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九位僧人,其中惠崇成就最为突出。
“晚唐体”另外一个诗人群体由魏野、潘阆、林逋等隐逸诗人组成。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居易平易流畅的诗歌风格。
三、西昆体
影响大,直到仁宗时期,西昆体仍盛行不衰,晏殊、宋庠、宋祁等人,都是西昆体的追随者。晏殊尝试以清丽典雅的景致来表达富贵气,可以看作是西昆体后期代表作家对昆体末流的矫正。
“昆体功夫”在黄庭坚诗歌里,得到弘扬,最终成为宋代诗歌的代表性表达之一。
西昆体以华丽、雍容的审美追求替代了宋初诗人追摩五代的浅切、悲苦的诗风,后继者踵武其式,诗歌创作随之开始抒写士大夫的“文人气”,从而形成宋代诗歌独有的风貌。
王 禹 偁
思想与文学主张
王禹偁一生以改革弊政为念,志向远大。王禹偁的作品体现了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提出“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代伯益上夏启书》)。这些思想主张,代表了其诗文创作主旨的进步方面。
在宋初,王禹偁的文学主张具有独特性。针对五代以来诗文背离社会现实,不复“雅正”的情况,他强调“传道”“求理”“复雅”等文学精神
王禹偁诗歌艺术的取法方式及其独创性
一、王禹偁的思想与文学主张。二、王禹偁不但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而且继承了白居易诗歌的“干政”与“讽喻”传统。三、除了宗法白居易以外,王禹偁对杜甫和李白的诗篇也有研究。“李白王维并杜甫,诗颠酒狂振寰宇”、“本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柳 永
柳永词的开拓性
1.“柳氏新变”首先体现在词体的创制与开拓。他先后创作了慢词一百馀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特点:调长拍缓、字句增加、容量增大,旋律上更加悠扬,抒情上更加曲折。
2.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柳永又尝试变“雅”为“俗”。有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情调。
3.词作内容中表现了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
4.“柳氏新变”还在于他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去除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模式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取而代之的是柳永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艺术特色
1.擅长层层铺叙、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
2.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从而造就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
3.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细密而妥溜”的繁复之美
地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的影响力甚大。
苏轼总是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这正说明柳永巨大的影响力。苏轼的抒情自我化,正是将柳永以自我入词的意识进一步深入开拓
晏殊和欧阳修
晏殊
晏殊的词艺
从词体的角度来看,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
从题材内容来看,晏词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容闲雅。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丰厚的文艺修养、浓重的人生感慨,使他的词发展成“情中有思”的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这是对人的生命在较深层次上的探寻。
《珠玉词》中的另一个现象是以女性描写来寄托个人情感,作品占近一半数量。
欧阳修
成就
一、欧阳修散文成就。《宋史》载宋代“文”的演变:杨亿、刘筠袭唐人声律之体,柳开、穆修志欲变古而力弗逮。欧阳修以古文倡(推崇韩愈而有新变),王安石、苏轼、曾巩起而和之。
二、欧阳修诗歌成就。以独到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实绩,并得梅尧臣、苏舜钦为羽翼,宋诗初步具有的独立的面目。
三、欧阳修词的成就。继承了当时流行南唐、西蜀一派婉媚旖旎、流丽疏隽的词风,具有婉媚清丽与豪放跌宕两种不同风格
欧阳修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
欧诗以散文布局的方式来安排诗意、糅合诗篇内容,使诗篇表现出曲折幽深、起承转合的艺术风貌。另一种是以情感的发展来统摄事物和景象的复调式结构形式。
欧阳修诗歌的“自然”艺术风格及成因
欧阳修诗歌具有平易流畅的总体风格。这一风格,在其律诗、古诗中有所体现。
1.欧阳修的诗风,是针对当时以西昆体、晚唐体为代表的诗风而采取的策略。欧阳修确立了以韩愈、李白诗歌为主要的学习范式,而以李白诗歌的飘逸流畅来矫正韩愈的怪奇抝硬,成就其平易流畅的诗风。
2.欧阳修平易流畅诗风的形成,也是其长期学习前人而有意识去取的结果。如李白诗中那种展现诗人狂放自信人格风采的气概,以及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来突出内心感受的诗歌风格,被欧诗较为客观冷静的叙事与透辟议论所代替。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太学体”: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走上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
对文与道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文道并重。
再次,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
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散文的成就
1.他的性理文提及到“道”与“文”的关系,如《答吴充秀才书》、《与乐秀才书》等
2.欧阳修政论文洞达世情,从容不迫,纡徐宛转,且能身置其中,决不作局外语。代表作《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本论》等。
3.欧阳修的记叙文能够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往往于纡徐和缓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对历史更替、人事兴衰以及特定历史时空中的事物发展过程等所作的深沉思考,感情体验深刻强烈,时或透露出作者的身世感慨。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4.欧阳修的史论文主要以《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文为代表,文章于叙事中有议论、有抒情,结构具有层次性,含有作者深沉而饱满的思想情
5.欧阳修对赋体进行了改造。他尝试打破传统律赋的对仗工整、音律谐协、韵脚固定的体式要求,使用散体文的手法来写赋,取得了很高的创作成就。他的《秋声赋》从多方面来描绘秋夜的物态,以巧妙的比喻将秋声抒写出来,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欧阳修的词艺
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词却是 “以其馀力游戏”。“词乃小计”这种观念在欧阳修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
他的词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长。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的生命意识。
欧阳修词作革新的表现
1.欧阳修的词作,沿着柳永开拓的写景纪实化、自我抒情化道路继续前进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张先和其他词人
张先词的成就及影响
1.张先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2.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是他从三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1)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即受张先的影响和启示。
(2)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交代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3)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范仲淹与张昪的词作特色
范仲淹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其艺术视野,丰富了其人生感受,改变了他之前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他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 人生的创作方向。
张昪
用词体的形式来怀古,这首词开了先例。
词人在对六朝兴亡的感慨抒写里,那种情感的苍凉萧远有别于当时的婉约词风
王安石和曾巩
王安石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文创作
这一时期,王诗在内容上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形成了以议论凸显意气、诗意开张不复含蓄、好用险韵赋难题而语句峭拔严正、好作翻案思想深刻为主要特征的诗风。
第二时期,主要是指他退居江宁时期所作的诗歌。这一时期,从内容上讲,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怀诗代替了前期的政治社会诗,诗歌内容或描写秀雅幽静的自然风光,寄托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或借流连山水而悟道,倾吐对险恶政治生活的激愤;或移情于物,表现自己倔强不屈的性格;或触景生情,抒发与亲朋故旧的深挚情意……这一时期,王安石诗歌取得了巨大艺术成就。这些诗篇诗律精严,意与言会,浑然天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成就
1.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多追求直露峭刻之风,主要依靠说理来发表对时局整事的看法,表达革弊图新的政治主张。2.王安石的后期诗歌,特别重视诗律的使用。3.王安石诗精于造意。
王安石的散文成就
王安石的散文最有特色的是其政论文。其史论文亦因见解深刻而被后人重视
王安石的散文见解深刻,立论警绝。
王安石的散文,布局谨严,以议论见长,逻辑性很强。因思想深刻,立论警绝,而又布局谨严,故往往体现为文气充沛、语气斩绝的风格,显示出傲岸倔强的独特个性
曾巩
曾巩在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都沿着欧阳修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他发展了欧阳修的文道观。
曾巩散文善于叙事,风格多样。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寓说理于抒情,或者借用历史故事来说明现实问题。很好地继承了欧阳修散文迂曲委婉的风格,而以古雅平正、雍容和缓见长。
曾巩不以诗歌著名,总的看来,曾诗吸收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歌的某些特点,而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古朴典雅、格调超逸的风格,对宋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