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图的内容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掠夺在澳门的居住权等方面。
第6课:我国国家机构的思维导图,如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5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有关考点的知识。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思维导图,简单介绍了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的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人物:郑和(明成祖派遣)
愿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明军功克云南后被俘,送进皇宫当了宦官。
下西洋
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根本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外交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政治
寻找建文帝。
经济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载物
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示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范围: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交往方式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评价: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条件
经济基础:明朝初期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根本条件)。
科技保障: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丰富。
政府支持:明成祖鼎力支持。
个人能力:郑和能力出众。
戚继光抗倭
倭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背景: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戚继光抗倭经过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组建“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
成果: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他又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成功原因
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有方。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