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无不在但人们的肉眼却不能观察到他们,您是不是也感到特别好奇,那我们就走进微生物领域,微生物所概述的知识内容含有营养要素,培养基,无菌技术以及传染与预防
编辑于2022-06-05 10:04:29微生物
营养要素
碳源
无机碳:co2,nahco3
有机碳:糖类、脂肪酸、石油等(对异养型菌来说,牛肉膏、蛋白胨也提供碳源)
功能:提供能量、成为结构物质
氮源
无机:铵盐、硝酸盐、氮气
有机: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
生长因子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天然物质:蛋白胨、麦芽汁、玉米浆或细胞浸液、酵母膏里可提供生长因子
无机盐
功能
调节渗透压
构成某些化合物
酶的激活剂
ph稳定
水
培养基
固体:用于分离、鉴定、计数
液体:大量培养
半固体: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培养厌氧菌
灭菌条件:1.05kg/cm²,121℃,15——30min,杀死细菌芽孢
配制:计算-溶解-定容-ph-分装-灭菌-倒平板
倒置平板:防止皿盖水冷凝落入培养基,引起污染
检验合格:恒温箱保温1-2d无菌落生长
分装时要对三角烧瓶的瓶口用酒精灯火焰烧一下
统计
往往比实际的要低--多个菌落可能会连在一起
至少涂布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有说服力;取平均值,使结果精确
接种
平板划线
无法计数,可分离菌落
注意
最后要灼烧接种工具,杀灭残留微生物,避免污染环境
灼烧后要冷却再划线
稀释平板涂布
可计数,容易出现菌落重叠
细菌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透明圈中出现菌落:1.引入杂菌 2.出现抗性突变菌落
噬菌体相较抗生素的优势:1.特异性侵染细菌,不影响机体内正常菌群 2.避免产生耐药性
乳酸链球菌素(蛋白质)相较抗生素的优势:食用后被人体消化,不改变肠道内正常菌群
筛选
纤维素或石油唯一碳源——分离可分解纤维素或石油的微生物——分解能力:检测被分解的葡萄糖,或检测刚果红和纤维素复合形成的透明圈
蛋白质作为唯一氮源——分离产生胞外蛋白酶的生物
缺乏氮源——分离固氮微生物
高浓度食盐——金黄色葡萄球菌
ph、温度——嗜热、嗜酸...
无菌技术
消毒
条件:较温和的理化方法
结果:仅仅杀死物体表面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
常用:煮沸、酒精(双手)、巴氏消毒62℃,30min(牛奶,保持风味)
杀菌
条件:强烈理化因素
原理:菌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变性,蛋白质更易变性
结果: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常用:灼烧灭菌(接种工具)、高温高压(同制培养基)
传染与预防
传染链
传染源
预防:体温测量、隔离病房
传染途径
预防:室内通风、消毒空气、洗手、戴口罩、医疗废弃物销毁
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疫苗
RNA疫苗:进入细胞,直接在细胞质翻译,技术不成熟
灭活疫苗(死疫苗):不进入细胞,不激发细胞免疫
减毒疫苗(活疫苗):病毒遗传物质进入人体,可能在体内增殖
腺病毒载体疫苗:
疫苗措施意义:人群接种率增加,对病毒具有免疫力的人群上升,群体免疫增加,易感人群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切断传染链,有效抑制病毒传播
传染
病原菌(病原菌侵染有高度特异性)
过程
1黏附于皮肤和粘膜表面
2产生特定产物或酶,通过伤口进入粘膜内部
3更深组织渗透,进入循环系统
4毒力和免疫力的对抗
隐形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1大量繁殖,引起炎症、损伤和破坏组织,2分泌细菌毒素,引起人体中毒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
种类
DNA
宿主细胞核中复制dna,再转录,再在细胞质中翻译
例如,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RNA
通过病毒复制酶合成rna,宿主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
举例,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病毒
逆转录
自带逆转录酶,rna合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终身感染),再转录rna,再翻译
举例,艾滋病病毒
过程
1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2胞吞或膜融合进入细胞内
3溶酶体作用,衣壳水解,释放核酸
4核酸利用宿主细胞原料合成核酸和蛋白质,侵染其他细胞
先在细胞中增殖,使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扩散到组织和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