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章 班主任知识其他理论考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章 班主任知识其他理论考点笔记,包括班主任的双重角色、班主任的在班级社会中的多重角色、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修养等。
编辑于2022-06-06 20:36:58第五章班主任知识其他理论考点
(以下考点及其理论出出处相同)
第一部分班主任多重角色
一班主任的双重角色:
教育者角色;
同事者角色
二班主任的在班级社会中的多重角色
1灵魂的塑造者
对学生进行灵魂塑造,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要扮演好这 一角色,需要班主任有热爱学生的情感和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工作思路,班主任应该成为 学生灵魂和精神的关怀者
2知识的传递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班主任角色之一是知识传递者。
3人生的合作者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亦师亦友,应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未来进行规划。
4班级的引领者
特别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
5身心的保健者
意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6学习者和学者
班主任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了解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术业有专攻,应该具有广博的背景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还有与人交往、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知识等,应该扮演学者的角色。
面对知识迅速增长、经济剧烈 变革、社会飞速发展,教育一成不变、模式单一,再也不能满足每个个体自我实现和服务社会 的内在要求,班主任面对教育与社会的迅猛发展应强化这一角色。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递、传播、应用、生产和创新的速度和质量达到空前水平,在 有限的人生中只有愿学习、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7示范者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十分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最有 效的影响力并不在于行政的权力影响,而在于其内在素质。
8重要他人
三 班主任多重角色的获得
(一)、班主任的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是与班主任的权威相联系的。
班主任的权威受其
专业素质、
人格魅力、
评价手段
师生关系
等因素的制约。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所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感召力量。它是通过班主任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机智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和尊敬的态度。
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是随着其威信的高低而变化的,尤其在对学龄初期的学生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班主任的威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1)帮助学生确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所提意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使班主任提出的要求更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更易转化为学生的主观需求;
(3)使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深人到学生的思想深处,真正被学生所接受;
(4)威信高的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起学生多方面的效仿。
威信是影啊班主任获得角色的重要因索,因为:
(1)班主任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前提和基础;
(2)有威信的班主任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有威信的班主任能被学生视为理想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
班主任应该十分重视在学生中树立、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
班主任威信的形成,各有其 不同的特点,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其客观因素包括
教师、班主任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
社会对班主任的态度,
最重要
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对班主任的态度,
家长 对班主任的态度,
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态度等。
主观因素
它来源于班主任的内在优良素质,即班主任 高尚的品质、高超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包括:
(1)过硬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业 务水平是班主任获得威信的
基本条件;
(2)班主任的仪表、生活态度和作风、习惯对威信的获得具有
重要影响
(3)班主任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会影响威信的形成;
(4)班主任要珍惜 在师生交往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即“自然威信”,并努力使 其转化为以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威信,从而真正地“以信得威”。
(二).班主任的教育态度
班主任的教育态度是指班主任对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的比较持久的 倾向和姿态。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态度是影响班主任多重 角色获得的又一重要因素。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所持有的教育态度是对整个教育的认识,其中,班主任的“学生观” 对其持有何种教育态度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班主任存在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一是评价性的学生观。
班主任在观察学生时,预先以自己设定的框框给学生以评价。把 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要么发号施令,要么放任自流,学生的个性心理常常处于压抑状态。
二是移情性的学生观。
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所处的境况,用同情、同理的态度体验 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
(三)、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及社会 适应能力。
具体指标包括:
和谐的人际关系乂建康的情绪生活;
乐于学习和工作;
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全的人格;
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
1、关注身心健康:
现代班主任健康观应该包括
班主任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2、注意用脑卫生:
适度用脑生活要有节奏工作要有效率
3、改善人际关系:以“心理互换”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冲突,班主任应从个人的方面改善人际关系:
(1)树立人一自然一社会的科学世界观
(2)重视人格锻炼
(3)加强自我意识
(4)培养稳定的情绪和情感
(四)班主任的教育观念:
更新育人目标观、德育观、班主任角色观
第二部分班主任的素质
班主任素质与一般教师素质存在着区别与联系
联系表现为:中小学的班主任首先是科任 教师,因此、一般教师职业素质是班主任素质的构成基础
区别体现在:班主任除了一般教师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其素质还表现出
综合性、
协调性、
管理性
教育性
一、品德素质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集体协作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智能素质
1知识素质
2能力素质:
(1)组织管理能力;
体现在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的日常事物
(2)教育教学能力:
善于制定教学计划;
善于组织课堂内外活动;
善于组织学校/社会/家庭 的教育力量
(3)创新能力:
班级有无良好额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衡量班主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
三个性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个性心理素质如何,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学生的心理 发展水平。班主任如果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就会对学生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对 班主任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班主任的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特征,不仅影响其自身 的发展,还影响其教育风格的形成,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班主任个性心理素 质是其他素质形成的基础,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要求
一是要有广泛的兴趣;
二是要有积极的情感
情感根据层次可分为情绪、情感、情操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为了 造就一代新人,班主任应是情感丰富而高尚的人。班主任的情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起影响 作用。
首先,班主任提出的教育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由 于班主任的感染力是以自己的个性
此外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后促进学生个体品德发生的催化剂
三是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四身体素质
五 外在素质
班主任的外在素质指的是班主任的外部形象系统和仪表风度,它是一种 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 造美。
第三部分班主任修养
班主任修养,是指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学识能力、身心等方面所进行的涵养 锻炼的功夫,从而逐渐养成在对待学生、家长,在处理各种班务.工•作中的正确态度和教育机 智,以及在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所形成的特有心理品质和符合班主任角色需要的特有 的审美观和独到的气质、风度等。
修养内容
一、品德修养
班主任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高雅的举止,并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 成员
二、学识修养
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能力素养
1敏锐的观察力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功,是班主任进行工作决策、发 挥教育艺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和先决条件。
2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3较好的语言修养能力
4较强的自制能力
5灵活的应变能力
是班主任成熟老练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集中地通过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反映在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语言、声调、动作、姿态,形象和心灵以至教 育环境的气氛去影响、感染和同化学生。
二是反映在班主任在教育中临场应变的技巧,即“教 育机智”。
6适度交往协调能力
这是现代班主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
班主任不仅应该 是教育教学的行家,而且也应该是出色的宣传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四、心理修养
特别要注意培养良好情绪的素养
五、美学素养
包含
仪表、
仪态、
语言文明、
慧智兰心
即心灵美
班主任修养的途经:
一、国家——妥善调整班主任政策,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根本保证
1、提高教育地位,包括经济地位;
2、规范班主任培养和培训的具体措施
二、学校——班主任培养的中间力量
三、班主任自身一一自我完善
1深刻认识自我
2主动参与培训
3积极投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