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恩诗文
感恩诗文,了解一下,顺便背下来。踏莎行·二社良辰陈尧佐〔宋代〕: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编辑于2022-06-08 17:36:22感恩诗文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唐代〕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释 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 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秋作:秋收劳动。田家:农家。秋作:秋天的劳作。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 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 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饭:即菰米饭。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惭:惭愧。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时韩信少时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洗衣老妇见他饥饿,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助刘邦平定天下,功高封楚王,以千金报答漂母。此诗以漂母比荀媪。 三谢:多次推托。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唐代〕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注释 翩翩(piān):鸟飞轻疾的样子。 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索食:求食。孜(zī):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觜 (zī ):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敝(bì):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 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yú):顷刻;瞬间。 雏(chú):幼小的鸟。 刷毛:整理羽毛。 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句: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 啁啾(zhōu jiū):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述怀 魏徵〔唐代〕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初 一作:还)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释 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 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逐鹿:比喻争夺政权。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投笔: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不就:不被采纳。 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杖:拿。策:谋略。谒:面见。 关:潼关。 终军:字云长,汉武帝时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凭轼:乘车。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下:是敌人降服。东藩:东边的属国。 郁纡(yù yū):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陟(zhì):登。岫(xiù):山。 出没:时隐时现。 古木:老树。 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 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九:表示多次。 惮:畏惧、害怕。 怀:感。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恩:待遇。 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诺:答应,诺言。 侯嬴:年老时始为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 感:念。意气:指志趣投合,君臣际遇,必须实践诺言,感恩图报 谁复论:谁还能去计较。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释 宫衣,指官服。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 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上梅直讲书 苏轼〔宋代〕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释 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时任国子监直讲。 《诗》:《诗经》。《鸱鸮(chī xiāo)》:《诗经·豳风》中的篇名。旧说周成王对周公东征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不理解,周公作此诗,以明心志。 《书》:《尚书》。《君奭》:《尚书》中的篇名。君:尊称。奭(shì):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旧说他怀疑周公有政治野心,周公作《君奭》,以明心志。 不遇:不为人所理解。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居于陈、蔡之间,楚国欲聘之。陈、蔡大夫恐以后不利于己,“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 弦歌:弹琴诵诗。 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语出《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通“非”。兕:古代称犀牛一类的兽。率:这里指来往奔波。 病:担忧。 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使:假使。 宰:这里指家臣。 管蔡:即管叔和蔡叔。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是周公之弟。 谁与:与谁。 欧阳公:指欧阳修。公:对人之尊称。 孟轲:即孟子,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梅公:指梅尧臣。 对偶声律之文:指诗赋。 升斗之禄:指俸禄少的小官吏。 窥其门:登门拜访。 礼部:官署名,掌管礼教和学校贡举等事。 执事:原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此指梅尧臣,不直称对方,表示尊敬。 左右:指欧阳修、梅圣俞身边亲近的人。先容:事先致意或介绍推荐。 属(zhǔ):通“嘱”,托付。 向:往昔。 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 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 传曰:《左传》上说。下引文见《论语·宪问》。 尤:归咎。 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作“《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卒岁:度过岁月。
踏莎行·二社良辰 陈尧佐〔宋代〕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翩翩:轻快飞行的样子。 许为邻:同意燕子来作邻居。 潇湘:湘江的别称,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词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来的地方。 烟暝(míng):暮霭弥漫。 乱入:纷纷飞入。 红楼:指富贵人家。 画梁:有雕刻绘画的房梁。 歌尘:梁上的尘土。据刘向《别录》载,汉代有一个叫虞公的人,善于歌唱,其歌声能震散梁上灰尘。燕子栖于画梁之上,故用歌尘指梁上尘土。 珠帘卷:卷起珠帘让燕自由出入。
农妇与鹜 佚名〔未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 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 于河边拾薪 薪:柴火; 熟视之 熟视:仔细看; 妇就之 就:靠近; 妇奉之归 奉:通“捧”,捧着; 治之旬日 旬日:十天左右,古代一旬为十天。 频频颔之 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妇不忍市之 市:卖; 得雏成群 雏: 雏(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 鹜:(wù)野鸭子。 盖:原来是 治:治疗。 临去:即将离开,临走 疑其受创也 创:伤口. 熟:仔细。 乃:是。 于:在。 其:它的。 疑:猜疑。 临:到了......的时候。 月余:一个多月后。 创:受伤。 奉:通“捧”,捧着。 旬日:十天。 市:卖。 盖:大概。 鹜:鸭子。 以前日:用千来计算,即数千。 纵:放走。 比:等到。
林琴南敬师 佚名〔清代〕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亟(jí):急忙。 束脩(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呼备:叫人准备。 赍(jī):携带。 从:跟随。 实:装。 负:背着。 谓:说。 却:推却。 乃:于是 固:本来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宋代〕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注释 铭: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勒:刻。 畜:积聚。 兼胜:都好,同样好。 卓卓:卓著,突出的好。 衋(xì)然:痛苦的样子。 蹶:挫折。 魁闳:高大。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韦嗣立〔唐代〕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 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 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 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 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 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 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 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 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 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 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1、棨(qǐ):1.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2.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2、勖(xù)古同勉励:~勉。 3、痼(gù):1.经久难治愈的病:~疾。2.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