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W2H七何分析法
又是一篇关于研究分析的理论方法,大多数场景常见的分析方法,今天整理出来一些重点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该方法,5W2H真不是大家所想的问问几个问题这么简单哦~
编辑于2022-06-09 17:35:30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短视频直播间引流,指利用系统自然推荐或商业化投放方式,通过让消费者观看直播预约短视频、15-30秒商品解说、利益点宣导等内容视频,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内容的兴趣,在播前点击直播间预约或在播中进入直播间,并最终实现在直播间下单的销售转化方式。
智能终端 是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设备。基于网络与多元智能技术,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也是数据中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与流动;还是渠道载体,产品与服务直接触达,用户即时调取互动;更是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立体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短视频直播间引流,指利用系统自然推荐或商业化投放方式,通过让消费者观看直播预约短视频、15-30秒商品解说、利益点宣导等内容视频,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内容的兴趣,在播前点击直播间预约或在播中进入直播间,并最终实现在直播间下单的销售转化方式。
智能终端 是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设备。基于网络与多元智能技术,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也是数据中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与流动;还是渠道载体,产品与服务直接触达,用户即时调取互动;更是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立体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5W2H 七何分析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
定义
Why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思考点
过去:劣势
现在:解决的问题
未来:发展的优势
What
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思考点
目的:未来的终极目的
概述:现在
重点/工作对象/规范原则 过去:根据 现在:制定 未来:不断扩充
目标结构 体现关系 逻辑结构
Where
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思考点
范围
地点
切入点
When
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思考点
何时开始
何时结束
适合时机:效率与风险
Who
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思考点:这一点我们主要分析执行对象(相关主体对象)
按性质分: 人 公司 组织 国家
按层级分: 执行者 收益者 决策者 影响者
考虑因素 执行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思考点
方法: 效率 风险
如何做 过去:怎样改进 现在:怎样得到、怎样避免失败 未来:怎样发展
How much
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思考点
量化程度
数量
质量(水平)
成本:现在费用、将来费用
应用程序
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步骤 做什么(What)?
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步骤 怎样(How)?
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快?怎样做效率最高?怎样改进?怎样得到?怎样用5W2H分析法样避免失败?怎样求发展?怎样增加销路?怎样达到效率?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加美观大方?怎样使产品用起来方便?
步骤 为什么(why)?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步骤 何时(when)?
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步骤 何地(where)?
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步骤 谁(who)?
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会受益?
步骤 多少(How much)?
功能指标达到多少?销售多少?成本多少?输出功率多少?效率多高?尺寸多少?重量多少?
优势
可以准确界定、清晰表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掌控事件的本质,完全地抓住了事件的主骨架,把事件打回原形思考
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
有助于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有助于全面思考问题,从而避免在流程设计中遗漏项
注意点
企业倒闭最常见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正确的问题提出了错误的答案,而是因为对错误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答案。
找准问题点是避免改善和决策误入歧途的不二法门
5-Why分析需要提问者能准确把握对方的回答是否是真正的原因,否则很容易被对方的错误回答带入歧途。
在进行5Why分析前,必须要身处现场(Gemba),亲自动手模拟(Just do it),真正去发现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现实(Current situation),并依据固有的技术理论去探究事件的应有状态、制定规范和标准。任何的改善都离不开现场依托,脱离现场的改善,注定会误入歧途。
5w2h分析方法很好理解,但是在复杂的商业问题面前不起作用。
案例
经典案例
大野耐一5Why分析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见到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便上前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
(1-Why)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2-Why)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3-Why)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4-Why)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5-Why)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5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润滑油里面混进了杂质)和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 由现象推其本质,找到解决问题根源的方案,这就是5-Why。
针对案例1 的第一个回答——超过了负荷、保险丝断了,如果问“为什么不选用更好的保险丝?”,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关于零部件的购买和使用问题了;针对案例1 的第二个回答——轴承的润滑不够,如果问“为什么只是轴承部分润滑不够呢?”,那么这个问题又演变成轴承部分的设计和维护问题了;又或者问“为什么要采用润滑油来润滑呢?”那么问题变成了润滑方式的重新定义了。
华盛顿杰弗逊纪念馆5Why分析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发现华盛顿的杰弗逊纪念馆受酸雨影响损坏严重,于是请了咨询公司来调查。下面是专家顾问公司与大楼管理人员的一段对话:
问:为什么杰弗逊纪念馆受酸雨影响比别的建筑物更严重? 答:因为清洁工经常使用清洗剂进行全面清洗。
问:为什么要经常清洗? 答:因为有许多鸟在此拉屎。
问:为什么会有许多鸟在此拉屎? 答:因为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这些虫子是鸟的美餐。
问:为什么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 答:因为里面的人常年把窗帘关上,阳光照射不到内,阳台和窗台上的尘埃形成了适宜虫子繁殖的环境。
拉开窗帘——杰弗逊纪念馆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解决了。
应用案例
用在产品设计上
What(做什么):这是什么产品?
When(何时):什么时候需要上线?
Where(何地):在哪里发布这些产品?
Why(为什么):用户为什么需要它?
Who(是谁):这是给谁设计的?
How (怎么做):这个产品需要怎么运作?
How much(多少钱):这个产品里有付费功能吗?价格是多少?
用在创业项目分析上
What——这个项目的核心是什么?解决什么关键问题?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为什么是我们来做这个项目?
When——什么时候做这个项目是最佳时间点?这个项目的核心用户什么时候会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Where——我们在哪里来做这个项目的研发、市场推广?客户会在哪里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Who——谁是我们的关键客户?谁是我们的关键人员?谁负责项目的主导和推广?
How——项目的关键节点怎么定义?如何实现?
用在企业活动上
例如老总临时让你陪同去出差,你可以在电话里面运用“5W2H”的框架跟他一次性确认所有关键要素,这样既不会遗漏,也不会显得没有头绪。 运用5w2H可以在临时的企业事项中,快速理清任务要素,给人留下“思维缜密”的好印象!
为什么要你去?(Why)
出差的任务以及过去主要做些什么?(What)
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结束?(When)
具体地址在哪里,去了住哪里?(Where)
哪些人一起去,和谁见面(Who)
去上海乘坐什么交通工具(How)
有多少预算可以用(How much)
AB测试效果分析
用于设计开发创新
设计一款app的调查问卷,你会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上的问题
what(做什么):你用这款app做什么事情?
when(何时):你通常在什么时间使用这款app?
where(何地):你会在什么场景使用它?
why(为什么):你为什么选择这款app?
who(是谁):如果你觉得你喜欢这个产品,你会推荐给谁?
how (怎么做):你觉得我们需要什么功能才是比较新颖的?
how much(多少钱):如果你认为这是个对你有帮助的APP,你会花什么价格去购买app里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