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三,新教材适用,涵盖必修三绝大部分知识点,可供复习使用。主要内容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结语。
编辑于2022-06-12 14:43:31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P7五点
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条件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实践充分证明,由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国富民强
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
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创造性
使人民生活改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怎么做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意义P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 中共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
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
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
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
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以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持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后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一要义:发展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集中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内涵
解放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实际行动的向导
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与时俱进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求真务实
在实际工作中
既要在实际工作中既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
又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的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什么
共产党员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为什么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表现
怎么做
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做
学习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克己奉公 无私奉献
服从组织 严守纪律
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密切联系群众
的模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党的领导
性质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意义
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领导
内涵
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
要求
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使党始终
走在时代前列
成为人民的主心骨
成为领导核心
思想领导
内涵
党在思想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主要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用指导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要求
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以习特社思想为行动指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
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织领导
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方面的领导
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内涵
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立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的制度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的各项制度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必要性
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夹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为什么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
必要性
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 全面从严治党
主线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统领
党的政治建设
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着力点
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把党建设成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衷心拥护
勇于自我革命
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朝气蓬勃
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内涵
核心
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
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依法执政
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重要体现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内涵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
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目的
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综合探究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做主
我国的国体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内容:人民民主专政
特点:
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意义
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
民主权利的广泛
民主主体的广泛
最真实
政治保证(党领导)、制度和法律保障
最管用
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内容
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国家职能
对内
维护国家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
防御外来侵略
保卫国家安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利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形式
人民
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
各级人大
全国人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最高地位
全国人大
产生
国家机关
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
职权
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构成: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对全国人大负责
职权
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与全国人大的职权区分开
义务
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是什么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人大制度一项基本功能
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为什么是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基本方针(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前提与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
[政治领导(没有思想和组织领导)]
地位关系
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
重要机构
政协
优越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显著的优越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主题
团结、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重要国情
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
多元一体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
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地方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
特别行政区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
地方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什么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方和自治机关
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政府
自治地方的人大
只有人大和政府,其他不是自治机关
自治权(核心)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前提和基础
国家统一
特点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综合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
重要性
既保障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
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
现实原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理论原因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怎么做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行政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外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不受任何约束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原则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遏制犯罪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办
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对外交往的基础
平等友好
坚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要求他们
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都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而是
支持他们
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基层群众自治
含义
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特点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管理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村委会
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是国家机关,政权机关,基层政府,基层政权
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能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向人民政府反映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农村基层治理有效途径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
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
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的有效途径
居民委员会
性质
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能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作用
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
基层民主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怎么发展基层民主
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内涵
民主选举
村委会、居委会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民主协商
公共事务由各人商量着办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意见或建议,求同存异
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
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民主决策
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农村
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
城市
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民主管理
方式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
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进行
要求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民主监督
为什么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
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怎么做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谁来监督
城市
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也可以是由居委会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代表和居民代表联合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
农村
村民会议
全面依法治国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
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本质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开始制定成文法,通过铸刑鼎发布法律
西汉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
形成完整封建法典
鸦片战争后
识图移植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失败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法律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法律的本质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律的分类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法律的特征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职能
政治职能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社会职能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体现
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总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法治与法制的关系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实行法制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的原因
重要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必要性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涵
三个一
前提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五个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个依法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三个法治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个目的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对不同主体的要求
党
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立法机关
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监察委员会
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司法机关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社会和公民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
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政治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力量源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价值追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精神支撑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践基础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内涵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是法治的主要内容
坚持良法之治
良法应内容合理
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公民权利
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
国家权力
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建设法治国家
是什么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为什么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怎么做
推进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法治政府
法治国家的内涵
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职能科学
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
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权责法定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执法严明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开公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
通过公开公正执法,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智能高效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
廉洁诚信
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人民满意
风清气正、公平正义
建设法治政府
怎么做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为什么
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建设法治社会
是什么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为什么
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怎么做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措施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人民调解员制度的重要性、作用
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来自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处于预防化解矛盾的最前沿
通过人民调解,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
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重要方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是什么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为什么
科学立法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怎么做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指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依法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严格执法
是什么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为什么
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怎么做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规范执法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正执法
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
坚持文明执法
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公正司法
是什么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执行
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为什么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怎么做
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阳光司法机制 杜绝暗箱操作
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强化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全民守法
是什么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要求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为什么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怎么做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