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一上册历史资料
这是一个关于初一上册历史资料的思维导图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
编辑于2022-06-14 21:25:45七上
1. 原始社会
170万年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
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70-20万年北京人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
能够使用制造工具
原始农业距今约一万年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
远古传说
禅让制
2. 夏商周时期
西周
建立者:周武王一公元前1046年一镐京
灭亡:周幽王一公元前771年
分封制
内容
一.根据血缘关系,功劳大小,分封地建立诸侯国
二.诸侯国要进纳贡物,服从调兵
三.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再封
统治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一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实质:社会等级制度
夏
建立者:禹一公元前2070年一阳城
灭亡:桀一公元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
建立者:汤一公元前1600年一毫
灭亡:纣一公元前1046年因为牧野之战
3.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甲骨文影响:一.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的用途:礼器的数量反映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采用“泥范踌造法”
4.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
原因:一.王室衰微 二.各诸侯国政治经济不平衡 三.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展开斗争
影响:一.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一统的趋势 二.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给人民带来灾难
经济发展表现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的流通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意义: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手工业:规模扩大
王室衰微表现
一.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二.周王室地位下降 三.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
5.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注意: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
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积,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变法成功的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变法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严格执法措施得力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目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背景: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公元前256年,建造者:秦国太守李冰。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6. 百家争鸣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艺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莫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老子
思想主张:一.顺应自然 二.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转化 三.主张"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学说集《道德经》成为道家经典
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孔子和儒家学说
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
春秋后期鲁国人
核心思想"仁"
7. 秦统一全国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灭六国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国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定都咸阳
原因:一.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安定生活 二.秦经过商鞅变法,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三.嬴政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巩固统一的措施
军事上: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
经济上:一.统一货币二.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
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8. 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的起义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
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楚汉之争
定义: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地位(目的),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楚汉之争
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
刘邦成功的原因: 善用人才,拉拢人心
结果:刘邦取得胜利
项羽和刘邦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的暴政:一.繁重的徭役 二.繁重的赋税 三.残酷的刑法 四.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五.秦二世更加残暴
9.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汉初的文景之治
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
结果:政治清平,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初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结果: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首要问题:恢复农业生产
10.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思想文化上
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影响:从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12.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2课在这里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时间,公元前119年
成果:促进汉朝与西域之间的来往
意义
促进了汉语西域友好往来
设立西域都护对其进行有效管辖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影响:为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作用
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对西域的管理
时间:公元前60年
措施: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意义:标志洗浴正式归属中央集权
政治上
一.推恩令的实施 二.设立刺史制度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总影响: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
11. 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时间人物地点: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新朝建立人物时间地点西汉灭亡:公元九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局面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影响: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原因: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特点:有准备,有组织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书写材料的演变一发明一改进一改进后纸的优点
意义:一.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二.促进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成就《伤寒杂病论》尊称医圣
华佗东汉末年,成就:一.发明麻沸散。二创造五禽戏
西汉司马迁《史记》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道教佛教
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
13.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曹操取胜
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获胜原因
采用屯田措施
采用声东击西,各种战术
赤壁之战(意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一.曹骏骄傲自满 二.水土不服 三.针对弱点,采取火攻
建立
220年,曹丕洛阳称帝,国号魏三国时期开始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14.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和统一
263年,蜀国被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时间:晋惠帝时
目的:争夺中央集权
影响: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灭亡:316年,匈奴人灭西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民族,匈奴,鲜卑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15.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东晋兴亡
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317年,司马睿,建康
东晋为何北伐失败?
强令心存疑虑,多方牵制,缺乏后援
淝水之战后,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南朝的政治
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更替:宋梁齐陈
南朝中疆域最大:宋 发生大规模叛乱的:梁 南朝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处于弱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一.修建水利工程 二.种植水稻 三.小麦的推广
原因:一.攒钱带来的劳动力,生产技术,生活方式 二.自然条件优越 三.社会秩序安定 四.统治者的重视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16.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时间交战双方结果:383年,前秦和东晋,秦军大败前秦
影响:一.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陷入割据状态 二.短暂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实质:少数民族的汉化(封建化)
措施:一.494年迁都洛阳 二.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 三.改鲜卑姓为汉姓 四.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7.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齐民要术》北朝贾恩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南北朝祖冲之:求得圆周率,《大明历》的创制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